隨著10月中下旬到來,預計南方一季稻收獲將逐步進入掃尾階段,晚稻也將陸續成熟并登場。隨著南方產區新稻上市快速增加,部分地區新稻收購價已低于最低收購價,啟動托市收購“箭在弦上”。
進入四季度,一季稻大面積成熟,收獲節奏進一步加快,集中上市高峰來臨,市場新稻供應也快速增加。而大米卻面臨階段性需求淡季,市場主體入市收購謹慎,新稻市場走勢偏弱,部分主產區收購價格不斷向最低收購價靠近,稻谷托市收購范圍較上年增加的可能性增大。
收購旺季到來新稻走勢偏弱
全國各地秋收開展以來,雖然北方因雨水較多,收獲進度同比偏慢,但南方天氣晴好,水稻收獲進度沒有受到影響。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10月7日,安徽省一季稻收獲過半,吉林省水稻收獲達三成,黑龍江省已收獲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占應收面積的三成以上,河南秋糧收獲近八成半,貴州過八成,江蘇近二成。隨著10月中下旬到來,預計南方一季稻收獲將逐步進入掃尾階段,晚稻也將陸續成熟并登場。
近期南方天氣晴好,隨著中稻收獲不斷加快,新稻上市節奏也有所提速。由于當前市場本身較為低迷,承接力較差,大量新稻上市使得收購價格不斷走弱。10月上旬,安徽省中晚秈稻市場價格為2560~2600元/噸,部分地區已接近最低收購價水平;湖北省中晚秈稻市場收購均價2601元/噸,其中孝感、荊門、潛江等地米企按照出米率65%、66%、67%所對應的收購價格分別為2500元/噸、2520元/噸、2560元/噸,國有收儲企業收購價2600~2640元/噸,部分地區新稻收購價已低于最低收購價;河南省信陽地區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480元/噸,已低于最低收購價;江西省吉安地區常規中晚稻收購價2640元/噸,鷹潭地區中晚稻收購價為2590元/噸,萍鄉地區2021年產中稻收購價2520~2600元/噸,部分地區新中秈稻也已低于最低收購價;黑龍江省建三江地區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620元/噸,佳木斯地區2600元/噸,綏化地區2560元/噸,局部收購價低于最低收購價。
大米需求清淡企業收購謹慎
今年春節過后,稻米市場除早稻外,基本呈單邊下行走勢,總體走勢較弱。中秋、國慶節日,加上學校開學,短期大米需求受到提振。但今年國慶節前夕大米走勢同比仍偏弱,呈現旺季不旺特征,節后隨著國內大米需求進入階段性淡季,市場更難有上漲表現。而上年因稻米市場行情較好,托市收購大減,企業收購的新稻同比大幅增加。
由于今年大米需求低迷,企業稻谷庫存去化緩慢,目前仍有部分前期收購的陳稻被動積壓。受此制約,給企業收購資金和倉儲帶來較大壓力,造成企業收購新稻能力降低。同時,稻米市場已持續低迷大半年之久而沒有起色,企業加工效益大幅下降,做多信心嚴重受挫,采購新稻更加謹慎,不敢像上年那樣入市搶購。
市場弱勢難阻托市啟動在即
今年春節前,稻米市場走勢強勁,尤其是南方稻米市場均大幅高于最低收購價。但筆者根據國內外稻米市場形勢分析,曾提出了“2021年稻谷托市收購啟動范圍可能較上年有所擴大”的觀點。當時國內稻米價格較高,筆者提出這個判斷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也感到有點底氣不足。但從目前稻米市場形勢來看,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范圍較上年增加的可能性非常大。
今年,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持續上漲,牛氣沖天,外圍的小麥、大豆等糧食市場也持續上漲,玉米雖然沖高回落,但同比漲幅仍較大,唯獨稻米市場走勢偏弱,主要原因是今年稻米市場供應壓力非常大。一是企業陳稻庫存偏高,消化困難。上年,稻谷托市收購量同比減少1500多萬噸,政策性稻谷輪出同比增加400多萬噸,還有定向銷售的超期儲存稻谷2000多萬噸。在市場持續上漲、“買到等于賺到”的情況下感覺不到什么壓力。一旦市場持續下行,庫存就意味著賠錢,而這些壓力需要在今年得到釋放,導致當前中晚稻市場的壓力急劇增大。二是新稻繼續豐收,同比有望增產,且產量逼近歷史高位的可能性較大,產大于需的局面難以改變。三是大米大量進口,年內有望刷新歷史紀錄,加劇國內供應壓力。四是受其他糧食品種止漲、種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農戶持糧做多的信心不斷受到打擊,市場拋售壓力增加,很多產區收購價同比出現下跌。
目前,隨著南方產區新稻上市快速增加,部分地區的新稻收購價格已低于最低收購價。為保護農戶種植收益,托市收購已“箭在弦上”,市場更多關注什么時間啟動,哪些主產區會啟動。從當前新稻收購價格看,湖北、河南、安徽、黑龍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均有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可能。由于這些地區的普通稻谷收購價已接近最低收購價,部分地區甚至已低于最低收購價,后期在托市價格支撐下,繼續下跌的幅度相對有限。而江蘇、湖南等主產區,當前稻米價格仍相對較高,預計后期回落的幅度可能會更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