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讀者胡英提問:
平菇出現綠霉菌和鏈孢霉的原因是什么
答:楊凌老科協咨詢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員李省印介紹說,平菇菌袋發菌和出菇過程中會出現雜菌侵染,特別是綠霉菌和鏈孢霉,會造成平菇栽培失敗。產生的主要原因有:
1、培養料受潮污染。新鮮、干燥、貯存管理好的培養料,含病菌、雜菌數基數相對較少,適應于生料栽培;但貯存期限較長、受潮結塊的培養料,含菌數量會比較多,若滅菌不徹底或未經滅菌處理直接用于生料栽培,則極易造成雜菌污染。
2、栽培種帶雜菌。平菇菌種應發滿菌立即使用,否則會因菌齡過長形成很厚的老化菌皮或遇到低溫導致種袋大量出菇,若使用了這些老化菌種,菌絲萌發慢,菌絲抗污染能力低,雜菌污染率肯定會高于低齡菌種。
3、菌種質量差。質量差的菌種萌發后菌絲稀疏,色澤發灰,菌絲長好后培養料不易結塊,這種菌種分解能力差,抗雜能力很弱,因此接種后也很容易遭受雜菌污染。
4、發菌管理不當。平菇菌絲適宜發菌溫度在20~32℃之間,溫度高于35℃則菌絲停止生長,此時應注意及時倒垛,嚴防燒堆,溫度高于40℃,菌絲會很快死亡,鬼傘等雜菌就會大量發生。但發菌溫度并不是越低越好,一定要適度,若溫度低于15℃,平菇菌絲會生長得很慢,綠霉菌等雜菌則發生機會高,所以應盡量調整菌袋的發菌溫度在適宜范圍之內。
5、霉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植物殘體、土壤和空氣環境中。綠色木霉菌靠孢子傳播,常以氣流、水滴、昆蟲、工具及操作人員的手、衣服等為媒介,侵入培養基內。當生產環境不清潔、培養料滅菌不徹底、接種操作不嚴格,且處于高溫高濕條件時,會給綠色木霉和鏈孢霉菌侵染造成良機,尤其是多年的菇場和菇棚,常是雜菌猖獗危害的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