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內蒙古和新疆的甜菜、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種植處于高峰期,湖北、安徽、河南、陜西、河北與山東等地的油菜茬、蒜茬田及即將出現的大面積麥茬田也會迎來大豆、玉米、花生、綠豆等農作物種植關鍵期。在這個關鍵時間段,由于各種農作物的預期種植收入存在較大差別,農民更愿意選擇種植收入較高的玉米,市場預計新季玉米“瘋搶”大豆、甜菜、花生田地的現象較為突出。
新季玉米將憑“硬實力”大量“搶地”
據河南省駐馬店市糧食貿易商徐自力介紹,在2019年以前的數年時間內,國產玉米價格每斤不足1元錢,不但遠低于小麥、大豆、稻谷等農產品價格,而且還比較難銷,河南等地生產的玉米價格低時每斤只有0.8元,如2015年小糧販收購玉米棒子每斤為0.35元左右。
“玉米價錢賤,種植收益低,使得很多農民將原本種植玉米的農田改種花生、紅薯、大豆、棉花等。內蒙古與東北三省等地更為典型:一是內蒙古等地農民開始大量種植甜菜,主要原因是當地糖廠用‘高糖價’做后盾,大力推廣‘訂單甜菜’種植模式。二是東北三省特別是黑龍江省的農民開始大量改種大豆與雜糧,主要推動力是種植大豆的收入與補貼遠高于玉米。”徐自力說,但如今市場格局“大翻轉”,玉米價格不但遠高于小麥等農產品價格,種植玉米的收入大幅度調高,而且玉米播種、收獲與脫粒等機械化程度最大化,在當前廣大農村普遍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農民更樂意種植玉米了。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2019年以來,國內玉米價格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在2021年春節前后,山東等地玉米到廠價每斤一度達到1.60元。從市場價格、種植投入、人力投入、時間投入,尤其是綜合效益來看,農民種植玉米比種植其他農作物更劃算。同時,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庫存偏低,國產玉米產不足需格局預計將長期存在,市場長期看好玉米價格,再加上玉米種植還很適合規模化、良種化、機械化等操作,導致新季玉米大量擠占大豆、花生、甜菜田地的概率越來越大。
東北三省加內蒙古春播玉米面積增幅明顯
為了搜集到較為準確的東北三省新季花生與玉米的種植情況,華融融達期貨公司農產品研究員潘越凌近日在東北部分地區進行了詳細調研。據她介紹,東北三省不但是我國大宗糧食品種玉米、大豆的重要產區,而且近年來受種植效益較高刺激,東北三省的花生種植面積也擴大了很多,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花生產區。不過,由于近兩年種植玉米收益增長較快,當地農民擴種玉米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部分地區大豆、花生、甜菜及一些雜糧品種的種植面積將被擠占。
“進入5月,東北三省花生開始了大面積播種,此時花生與玉米是否會出現較為激烈的‘土地之爭’備受市場關注。”潘越凌說,東北三省花生種植區域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吉林省松原、白城及遼寧省昌圖、阜新、義縣等地。其中,扶余市花生種植面積為80萬畝,預計較為穩定;鐵嶺市昌圖縣花生種植面積為40萬畝,雖然當地多數農民有著30多年的花生種植經驗,但由于反復種植導致產量逐年下降與成熟度不斷降低,再加上當地相關機構鼓勵農民隔年輪作(一年種花生,一年種玉米或大豆等),如輪作地塊每畝補貼150元,這將使得當地花生種植面積小幅下滑;阜新市花生種植面積為130萬—160萬畝,當地耕地資源豐富,相關機構十分重視花生產業發展,未來還有350萬畝花生種植規劃。
整體來看,今年東北三省地租上漲明顯,考慮到當地花生、玉米種植與收獲機械化程度較高、人工成本較低,以及東北三省產的花生粒型飽滿、附加值較高,今年東北三省農民減少花生種植面積且改為種植玉米的積極性明顯低于內地。當地玉米面積的增加更多來自于大豆田地的減少。
據統計,黑龍江省玉米播種9373.7萬畝,大豆播種5072.9萬畝。去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為7100萬畝,按照今年已經播種5072萬畝來推算,即使剩余土地全部種上大豆,大豆種植面積與去年相比也要下調1600萬畝左右,跌幅25%。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我國新季玉米種植面積穩中有升的態勢較為明顯,預計東北三省與內蒙古地區的玉米新增播種面積在2000萬畝以上,擴種土地主要來自于原來種植大豆與甜菜的田地,以及一些種植雜糧的田地。
山東省的糧食商王映忠正在新疆調研,其所在公司計劃在新疆地區開發新的農業項目。據他介紹,新疆地區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不少,主要來自于原來種植小麥、油葵、甜菜的田地。
“玉米在內蒙古‘搶占’了不少甜菜的‘地盤’,當地糖廠的不少人提起玉米就頭疼。”廣西潮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告訴記者,在內蒙古地區,玉米種植面積擴幅較大,不少糖廠“傳統”的甜菜地被玉米“搶”走。據了解,近年來,甜菜產業在內蒙古得到長足發展,糖廠主導的“訂單甜菜”種植面積很大。不過,雖然糖廠為此付出了很多,但仍頂不住玉米價格上漲對農民的吸引力。
李海說,今年內蒙古地區很多農民種植甜菜的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種玉米一畝地可以多掙400元,而沒有了充足的原料做保證,估計當地甜菜糖成本會增加不少。另外,種植甜菜較為“毀地”也是農民改種玉米的一個主要原因。
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夏播玉米面積將大幅增加
“今年的玉米種子賣得比往年好,麥子剛剛‘黃梢’很多農民就準備好了玉米種子、化肥等農資。”河南省玉米種子經銷商劉紀周告訴期貨日報記者,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江蘇、安徽等省是國內重要的冬小麥與夏播玉米產區,往年在冬小麥收獲以后,農民可以選擇種植玉米、大豆、花生、綠豆、棉花、紅薯等農作物,今年受玉米價格較高刺激,很多農民愿意擴大玉米種植面積,放棄種植機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較多的花生、綠豆、棉花等品種。
“往年5月初,豫南地區的農民收獲了大蒜、油菜籽以后會考慮種一些早熟花生,期待早早上市賣個好價錢。但今年大部分農民卻改變了主意,不種花生種玉米。”徐自力說,近兩年,玉米價格一直較高且上漲態勢明顯正在改變農民的種植習慣,國內一些玉米主產區的農作物種植結構出現了較大變化。
業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國內玉米市場已經完全市場化,這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下了扎實基礎,也引導國內農產品市場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從種植端來看,隨著不同農產品價格漲跌的變化,農民種植不同農作物的收入肯定存在差異,而當差異出現拐點時,各品種間的競爭必然會出現,如在種植端,玉米主要與大豆、花生、甜菜等爭地。與此同時,近年來玉米、小麥的飼用相互替代加劇,我們必須跳出玉米市場來看玉米,如站在“大糧食”的角度分析,玉米產業的發展等還與如何保證我國居民的口糧安全有著緊密聯系,玉米與其他農產品之間的競爭不單單存在于種植面積一個方面。
(來源:期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