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后,延津縣司寨鄉小仲村的萬畝麥田豐收在望。

5月10日下午,在“鄭麥136”的千畝示范方里,農業專家正在進行理論測產,經過仔細計算每平方米小麥的麥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后,新鄉市種子服務站站長李璐現場宣布:“千畝示范方,平均畝穗數49.1萬穗,穗粒數37.2粒,千粒重按該品種國家區試平均結果46克計算,理論產量,畝產840.2公斤。折合85折,折算以后畝產是714.2公斤。后期我們還要實打驗收,最終核實產量。”

當天的現場觀摩及理論測產活動,還對高產攻關田的“鄭麥136”進行了理論測產,最終確定為畝產844.1公斤。這兩個數字,都超過了去年平均畝產650公斤的小麥產量。據了解,由于今春雨水充沛,氣溫適宜,延津縣種植的30多萬畝“鄭麥136”小麥將有望至少增產1000多萬斤,畝產量和總產量,也有望再創新高。
鄭麥136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農業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而研發出來的綠色、高產小麥新品種,具有豐產穩產、品質穩定的特點,先后通過了河南省、湖北省和國家審定。
鄭麥136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農業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而研發出來的綠色、高產小麥新品種,具有豐產穩產、品質穩定的特點,先后通過了河南省、湖北省和國家審定。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縣共建首席專家、研究員吳政卿告訴記者:“鄭麥136綜合抗病性比較好,可以減少打藥。比如抗條銹、白粉病、紋枯病都有一定的抗性,也包括赤霉病。”鄭麥136非常適合我省的農田種植環境,今年全省推廣種植面積已達200多萬畝。
吳政卿表示:鄭麥136的選育成功,充分體現了我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將對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以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鄭麥136的成功選育,除了優質種源外,還受益于我省實施的“院縣共建”農業發展新模式。近年來,省農業科院與省財政廳聯合,先后在全省選出15個縣,通過選派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到縣支援的方式,實現小麥產量的持續增收。目前已成為推動我省縣域經濟和農業產業脫貧的一個有益嘗試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