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國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稻谷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近年來連續產大于需,供需較為寬松。受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市場傳導等因素影響,2020年以來國內外稻米市場價格出現一定程度上漲,其中我國南方新季稻米價格漲幅較明顯。
一、2020年以來國內新季稻米價格恢復性上漲
(一)東北粳稻價格漲幅小于南方粳稻
2021年3月初,黑龍江圓粒粳稻(2020年產、國標三等,下同)收購價266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60元/噸,漲幅2%。近年來,黑龍江稻谷產量2700萬噸左右,省內需求接近700萬噸,結余2000萬噸,供應壓力較大,加之疫情期間東北稻米外運成本居高不下,價格上漲動力不足。江蘇普通粳稻30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500元/噸,漲幅20%。江蘇是南方粳稻主產區,除滿足本省消費外,緊鄰上海、浙江主銷區,市場需求穩定,在玉米、小麥等糧食價格上漲帶動下,市場主體看漲預期較強,儲備企業、加工企業和貿易商積極入市收購,價格上漲明顯。
(二)早秈稻價格漲幅小于中晚秈稻
2021年3月初,江西早秈稻收購價2600元/噸,同比上漲200元/噸,漲幅8%;晚秈稻收購價28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320元/噸,漲幅13%。2020年南方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生長期間遭遇不利天氣,質量有所下降,符合收購標準的糧源減少,疊加儲備輪換和地方儲備增儲需求,同時受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帶動,加之資本炒作,秈稻價格(尤其是中晚秈稻)漲幅較為明顯。
(三)大米價格漲幅小于稻谷,“稻強米弱”持續
2021年3月初,黑龍江圓粒粳米出廠價(國標三級)3860元/噸,同比上漲40元/噸,漲幅1%。江蘇普通粳米出廠價4060元/噸,同比上漲460元/噸,漲幅13%。江西早秈米出廠價3700元/噸左右,同比上漲200元/噸,漲幅約6%;中晚秈米出廠價4200元/噸,同比上漲440元/噸,漲幅12%。大米市場價格漲幅總體小于稻谷,北方大米價格漲幅小于南方。
盡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稻谷價格普遍上漲,但仍沒有超過2015年市場價格高點,總體屬于稻谷供需結構性矛盾及疫情災情輿情疊加的恢復性上漲行情。
二、稻谷市場供應充裕背景下,國內新季稻米市場價格走強的原因分析
(一)我國稻谷連續多年產大于需,庫存充裕
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始終強調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確保口糧絕對安全。我國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稻谷產量總體呈增加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我國稻谷產量2.1186億噸,同比增加225萬噸。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國內稻谷總消費20782萬噸,同比增加951萬噸,其中食用消費15850萬噸,飼料消費及損耗2400萬噸(增加850萬噸),工業消費2000萬噸,出口400萬噸。2020/2021年度我國稻谷市場產需結余754萬噸,已連續多年保持盈余,供需比較寬松,庫存稻谷能夠滿足國內一年以上口糧消費需求。
(二)稻米市場價格走強的主要原因
1.受疫情影響,國內多元主體存糧意愿增強
受疫情、災情、輿情等多重因素影響,糧食市場看漲預期增強,基層農戶自留糧有所增加,持糧主體捂糧惜售心態較重。同時,儲備企業和加工企業等市場主體采購新糧積極,收購量較大,提價收購意愿強。雖然我國稻谷庫存充裕,但庫存稻谷以陳糧為主,而儲備企業、加工企業和貿易商采購需求主要集中在新糧,推動2020年新季稻谷收購價“高開高走”。
此外,東北地區是我國大糧倉,近年東北地區人口外流,大米消費區域向南轉移,“北糧南運”需求增加,對物流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疫情暴發后,部分地區物流不暢、運輸成本增加,導致銷區大米價格漲幅明顯。
2.相關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大米市場走強
在市場和政策雙重推動下,2020年以來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產能快速提升,全國生豬產能恢復超出預期。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20年末生豬存欄4.07億頭,同比增加31%;能繁母豬存欄4161萬頭,同比增加35%。生豬產能快速恢復有效拉動了飼料消費,玉米和大豆市場需求強勁。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及投機資金炒作影響,2020年國內外大豆、玉米和小麥價格普遍上漲,其中國際市場大豆、玉米價格(CBOT)分別上漲37%和25%,國內大豆和玉米價格均創歷史新高。相關糧食品種價格上漲對稻米市場也具有拉動作用。
3.全球大米價格上漲對國內市場有傳導影響
美國農業部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首次突破5億噸,達5.04億噸,為創紀錄新高,上年度為4.97億噸;大米期末庫存1.78億噸,與上年度基本持平,此前期末庫存已連續13年增加。全球大米庫存消費比35.3%,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7%~18%安全線水平。除中國外,全球大米期末庫存僅6190萬噸,庫存消費比17%,基本處于安全線臨界水平。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為保障糧食安全,部分糧食主產國發布出口禁令,如越南官方在3月份曾宣布暫停大米出口,印度大米出口貿易因疫情封鎖措施一度暫停交易。受疫情恐慌情緒影響,2020年11月中下旬,越南5%破碎率(下同)大米FOB報價漲至515美元/噸,為近8年高點。2021年3月,越南大米和泰國大米報價分別保持在520美元/噸和550美元/噸的高位水平。國際大米價格走強對國內大米價格具有一定傳導作用,但國內大米價格漲幅總體小于國際市場,國內外大米價差收窄。國產早秈米與越南進口大米完稅成本相比,價差從2020年年初的713元/噸縮小至年底的130元/噸,2021年以來價差趨近零。
三、預計2021年稻谷價格波動幅度小于上年
(一)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確立市場價格底部
2月26日,國家發布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2021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2元、128元和130元,其中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比上年提高1元,粳稻與上年持平。稻谷最低收購價發布后,2021年稻谷市場價格底部確定。
(二)多渠道糧源供應抑制后期稻谷價格走強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2月28日,主產區累計收購2020年產粳稻3509.7萬噸,同比減少357.6萬噸,主要是黑龍江和安徽兩省收購進度較慢。截至1月31日,主產區累計收購2020年中晚秈稻2569.5萬噸,同比減少543萬噸,主要是安徽、湖北、四川、河南收購進度較慢。受疫情零星散發影響,農戶自留糧增加,惜售心理增強,加上局部地區物流不暢,客觀上制約了售糧進度,售糧期拉長,改變了往年新稻集中上市供應、價格下跌的局面。
2020年稻谷產量處于高位,收購數量減少,說明農戶手中余糧比往年多;2020年僅江西和黑龍江啟動了稻谷托市收購,收購量大幅低于上年,意味著市場有效流通糧源增加;2021年上半年政策性稻谷穩定投放和各級儲備稻谷相繼輪出,稻谷市場供應充裕,而大米終端食用消費需求基本穩定,后期稻米價格上漲乏力。
(三)稻谷市場“北穩南強”的格局將繼續維持
2020年東北粳稻產量增、質量好,出米率比2019年有所提高;受寒露風和連續強降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南方部分地區中晚秈稻質量有所下降,符合企業收購標準的達標糧源減少。2020年秋糧上市以來,稻谷市場總體呈現出“北穩南強”特點。
2月26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通知,同意將黑龍江省受疫情影響的市縣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截止日期延長至2021年3月31日(延長1個月),此舉有利于農民銷售余糧,穩定東北粳稻市場價格。2020年11月國家在新糧上市期間重新啟動中晚秈稻競價交易,截至2021年2月底,已成交2018年和2019年產中晚秈稻636萬噸,反映出南方稻谷市場需求旺盛。另外湖北等省延長稻谷儲備輪換架空期,部分輪入需求后置,后期中晚秈稻市場價格將保持堅挺。總體看,預計2021年稻谷市場將延續“北穩南強”格局。
(作者: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胡文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