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巧生小麥獎勵基金”是經莊巧生院士同意,中國農業科學院批準,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設立的一項名譽性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面向全國,獎勵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以推動全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持續發展。2007-2013年每年獎勵2人,年齡不超過65歲。為了促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經莊先生提議,并與有關領導和專家協商,2014年以后每年設貢獻獎1名,年齡不超過60歲,獎金增至2萬元;青年獎1名,年齡不超過45歲,獎金1萬元。
根據莊巧生小麥獎勵基金會的章程,經委員投票,最終確定了2020年和2021年獲獎人。
■ 2020年度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團隊。
近20年育成以西農979和西農511為代表的優質抗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品質優良,對赤霉病抗性較好,抗條銹病,過去10年是黃淮南片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11683萬畝,201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西農511于2018年通過黃淮南片國家審定,抗倒春寒能力強,面包和面條品質優良,綜合抗病性好,赤霉病抗性較好,2019年夏收面積277萬畝,發展潛力大。
■ 2020年度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獲得者-河南農業大學陳鋒教授。
在小麥分子育種方面做出一定貢獻。建立了小麥莖基腐病和紋枯病的室內快速鑒定和分級方法,通過優勢單倍型和優異單倍型闡明了黃淮麥區產量性狀優異基因分布規律,通過基因聚合創制的兩份優質品系已參加河南省區域試驗。獲河南省二等獎兩項(皆排名第一),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47篇,獲發明專利7項。
■ 2021年度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獲得者-南京農業大學馬正強教授。
為我國小麥抗赤霉病研究和種質創新做出重要貢獻。從望水白中圖位克隆了抗擴展的 Fhb1 ,證明 Fhb1 起源于我國,正調控赤霉病抗性,在Nature Genet發表。創制的高抗赤霉病新種質分發到全國近60家育種單位,育成的抗赤百農4199正在示范推廣,百農4299R和南淮麥191進入區試。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發表論文102篇,獲發明專利20項。
■ 2021年度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獲得者-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教授。
為我國小麥抗赤霉病研究和種質創新做出重要貢獻。成功克隆抗赤霉病基因 Fhb7 并探明其抗病機理,在Science發表。利用遠緣雜交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將抗赤霉病基因 Fhb7 轉移至濟麥22等24個不同推廣小麥品種中, Fhb7 均顯著提高小麥赤霉病和莖基腐病抗性,沒有對產量帶來顯著負面影響,為小麥抗赤霉病育種提供了難得的育種材料,已育成山農25333、存麥31等赤霉病抗性較好的品系。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發明專利5項。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候選人的基本條件為: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重點考慮省地級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人員,其研究成果應對全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有重要直接應用價值或潛在應用價值,不包括已評為院士或曾獲得過重大個人獎勵(個人單項獎超過10萬元人民幣)的人員。候選人還應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年齡不超過60歲,每年度獎勵1人。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候選人的基本條件為: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做出一定貢獻的個人,表現出較大發展潛力,重點考慮省地級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人員,其研究成果應對全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有重要直接應用價值或潛在應用價值。候選人還應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年齡不超過45歲,每年度獎勵1人。
莊巧生小麥獎勵基金會
2021年1月21日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