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玉米購銷主要為基層糧源向貿易環節轉移。
從南北市場玉米貿易鏈來看,產區玉米貿易商自農戶手中收購玉米,然后根據銷售方向直接出售潮糧或者烘干加工出售干糧,銷往下游市場。從時間節點來看,傳統貿易模式中貿易商持糧的時間較為有限,以高收高走、低收低走隨行操作為主,在農戶售糧高峰期,市場中流通的糧源量也增加,出現階段性供大于求的情況。
隨著市場化程度加深,貿易環節囤糧的利潤點出現,激發貿易商根據中長期市場價格判斷,制定存糧成本和存糧計劃。貿易環節積極入市存糧,對市場的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夠緩和農戶售糧高峰,防止價格大幅回落,另一方面也能補充下一年度新糧上市期的供應空檔期,平衡市場供求。但如果貿易環節玉米庫存量太大,也會階段性影響市場有效供應,使價格短期脫離供需基本面情況,出現一定偏差。
今年國內玉米價格持續攀升,市場對年度玉米價格高點的預期一再提升,臨儲玉米去庫存化完成,加強了市場業者對于2021年4月份之后的玉米看漲信心。從東北產區玉米供需基本面來看,數據顯示,2020年地區內三省一區年玉米總產量在9100萬噸,地區深加工和飼料用玉米用量在4700萬噸左右,地區理論外流貿易量在4400萬噸左右。從當下東北地區內玉米購銷各環節的節點價格來看,基本呈現深加工收購價格>貿易商收購價格>北港自港價格的狀態。
從價格方面來看,產區深加工廠和貿易商留糧、存糧意向明顯。根據調研,目前產區基層售糧節奏逐漸提升,雖然近期因降雪使得基層購銷出現短暫停滯,但在農戶整體的售糧意向較為積極。深加工廠家建庫積極,貿易商存糧計劃量和入市存糧的貿易商數量同比增加,目前東北產區玉米購銷主要以農戶糧源轉向糧點、糧庫為主,貿易商出庫意向不強,加之出庫倒掛,流入南北貿易流通領域的數量有限。雖然現在是新糧正式售糧期,但市場中供應仍顯偏緊。
2. 玉米價格上行,增加存糧成本。
進入十一月份之后,東北產區貿易商逐漸啟動收購,與往年滾動補庫銷售不同,今年多數貿易商已經將玉米一次性烘干至15%水分以內,入庫等待明年出售,啟動存糧的時間較去年提前2-3個月,且多計劃在春節前完成收購計劃。去年同期貿易商建庫時間多在1-2月份啟動,且控制補庫節奏,多數按照春節前建庫和節后建庫量3:7的收購節奏進行。
根據了解,今年第三方平臺的融資利息在5.2%-6.5%,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但因玉米收購成本較上一年度提高500-600元/噸,每噸糧的利息成本較上一年度增加3元/月。綜合考慮保證金成本、代收費和保管費等,每噸玉米的存糧成本在20元/噸左右。從存糧成本方面來看,目前吉林白城地區干糧入庫價成本在2400元/噸左右,明年4月份出庫成本在2520元/噸,對標港口2600元/噸左右(考慮鐵路運費下浮)。
3. 玉米建庫成本將成為后期價格博弈的主要因素
從中長期行情方面來看,明年3-4月份北方港口玉米價格將在2600元/噸的價格線上進行博弈,貿易商在利潤較低或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控制出貨量甚至不出貨。在不考慮進口等政策的情況下,存糧成本成為階段性影響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