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玉米種子銷量大增,必須逃脫“三大綁架”(上)》,點擊題目可回顧上期內容)
第三,必須逃脫“劣質零售商的綁架”
對此,作者回復他: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專門“賣偽復合肥的”,他們只沉迷在 “一袋復合肥賺幾十元”的吸毒式夢幻中(銷量很小且沒有提升),這些人根本“沒有未來”,因為這些人也根本沒有想過要“做大做好”。

“朽木不可雕也”。如果誰和這樣的人合作,無疑是“交友不慎”,也屬于“對牛彈琴”,任何玉米種子的運營,都如同“讓一只蒼蠅毀掉一鍋飯菜”!——因為,任何一個玉米品種對產量的貢獻僅僅占20%~30%,所有玉米品種的產量的2/3來自“品種之外”的技術手段!
請注意,請一定注意,技術措施中,“施肥的影響”占到一半!
這就是很多原本“表現很不錯”的密植型玉米品種,卻因為“吃不飽”和“吃不好”,而出現倒伏、莖折、病害重、空稈、花粒、早衰等很多不良現象。
你知道嗎?每一株玉米秸稈必須吸收“貨真價實”的肥料0.03元錢(一株玉米,三分錢的真實養分),密植型玉米本身要加大肥料投入,如果遇到“賣偽劣復合肥的”再多賺幾十元的利潤,等于“你家的密植玉米品種”一株吸收了僅僅1分錢左右的“真實的養分”,相當于人吃飯只吃了“三分飽”(如果前茬小麥施肥磷酸二銨和氯化鉀的,或者多年使用羊糞或雞糞或豬糞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肥沃地“用再次的肥料”也勉強說的過去,但常年使用復合肥的薄地就慘了)。
“密植玉米”加上偽劣復合肥=“雪上加霜”。若干年前,石家莊有一公司要做“風口的豬”,竟然做了一個“專供密植玉米的復合肥”(哈,真是“無知者無畏”啊),后來“他們就沒有后來了”。
相對而言,大棒型品種因為有“單株增產潛力1/3以上”的優勢,可以降低密度1/3左右,從而實現“二人吃三分餐”(2株稀植玉米吸收的養分=3株密植玉米吸收的養分);其次,大棒型品種“根系特別發達”的優點(因為“根系又短又少”是長不出大棒子的),可以深入土壤深層吸收幾十年來滲入的氮磷鉀而“廢物利用”,所以可以“省肥一半”而不減產;其三是,因為稀植而通風透光好和“根系發達”而容易實現“活稈成熟”,由于適當晚收獲幾天而“白撿”1/5的產量。

有趣的是, “賣偽劣復合肥的”特別喜歡大棒型玉米(因為大棒型品種省肥,可以被他們巧妙利用),但是,大棒型玉米品種的“有大智慧的廠家”卻鄙視“賣偽劣復合肥的”,他們提倡“省肥一半”(只用20公斤尿素)甚至“夏播玉米不用肥”。呵,這是一個“矛盾”也是一場“博弈”。
可是,“賣偽劣復合肥的”非常不喜歡小棒型密植品種(因為留苗密度大,需要的養分就多,除非品種早熟7天以上),但是市場上的小棒子品種“多如牛毛”,這是市場亂局誘因之一。再者,很多為了短期利益的種業公司的業務員和業務經理(都是被“提成”驅動的急功近利型之人,少有人會考慮種業公司的長遠利益的),“厚著臉皮”到處找“賣偽劣復合肥的”合作。這如同“雞給黃鼠狼送禮”啊!
“賣偽劣復合肥的”零售商們,玩弄著一個又一個“送上門來的”小棒子品種,“玩壞”一個再換一個,反正有源源不斷“送貨上門”的小棒子品種呢。這是一個“狼狽為奸”且“飲鴆止渴”的悲劇。
貌似“賣偽劣復合肥的”對小棒子品種享有主動權,他的化肥應該有幾倍的增量是吧?然而,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賣偽劣復合肥的”也陷入了“路徑依賴”的陷阱,這些人不靠品種盈利,只靠“偽劣復合肥的暴利”,但是他們的“競爭壓力”是幾百倍之大!——因為,肥料經營的門檻很低,而且“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且,肥料不具備“壟斷性”可以被其它幾百種的任意肥料而替代,所以,銷量是越來越小的(所以,他們對單袋的暴利是“喝海水解渴”一樣的惡性循環,是不可能做好的)。
真正清醒的或者醒悟過來的,僅僅只有一少部分精英人士而已(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轉行的某肥料廠老板),因為,玉米種子具備“不可替代”的壟斷性,比如:
某個品種可以長到28排籽粒,
某個品種可以抗旱80天,
某個品種可以“夏播完全不用肥”,
某個品種可以“活稈成熟”不青枯不早衰,
某個品種在全村玉米倒伏情況下而“不倒伏”,
某個品種在河南銹病區“發病最輕”,等等。
因為這些優勢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不可復制,所以,才有“銷售奇跡”的發生!
例如:某農民經銷商的某個品種在2年間1提升了100倍;
又如:某省級種業公司當年一個玉米種子的預訂金收了1個億;
再如:某地區級種子代理商連續4年保持了3倍以上的增量;
還有:某縣級種子代理商單品做到5萬畝以上甚至10萬畝以上的大有人在……
再看一個反面典型:河北邢臺隆堯縣某忠農資,在鄉鎮經營種子20年,越干越不行,種子銷量只有幾千袋。原因就是他“貪圖偽劣復合肥的暴利”,導致口碑越來越差,又不得不“賣單袋利潤更高的肥料”,由此導致銷量更小的惡性循環。
又比如一個河南的村級零售商,銷售某紅軸品種僅僅200畝,竟然對他的上一級的代理“一口咬定”種子混雜,他說,有3戶農民10多畝地中間有白軸的玉米(呵呵,這是播種機混雜的原因啊,還有問嗎?更多的是這樣的人“企圖不良”想坑代理商一下而已)。
還有山東棗莊一個鄉鎮經銷商,銷售某種業公司的玉米品種,由于密度大而發生了倒伏,這個人竟然帶領著農民找縣級代理商鬧事。
因此,現在的玉米種子銷售網絡,必須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式的新的改革,遠離一些那些“又貪又懶,又科技素質低”的基層農資零售商(這些人已經背離了“幫農民增收”的初心,而成了“害群之馬”的一撮人),從農民中挑選和培養一部分“農民精英”來取而代之(作者了解到,這是很多種子代理商“鶴立雞群,效益倍增”一個絕招),如此,一方面更利于農民,另一方面也更利于種業公司的單個品種的銷量翻幾番,保持連續多年增長勢頭,可謂是“一勞永逸,星火燎原”。
咱們以山東省一個縣的種子代理商為例:他在11月份到5月分之間可以“掃村”200天左右,按照“三天下村一天”計算,可以下村140個左右(上午進一個村,下午進一個村)。如此,按照你成功率是“一半的一半”,你可以得到35個左右的“農民精英”,你讓他們每個人“管轄三五個村子”(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大小確定勢力范圍),他們每一個人平均給你直接推廣500畝左右,你可以獲得2萬畝左右的銷量(就是銷量減半,你也可以獲得強過“劣質零售商”很多的效果)。
如果這些人次年的銷量達到1000畝,就可以獲得三大獎勵(獎金、獎品、獎勵免費出國旅游),或者你第二年繼續“掃村”累計獲得了“農民精英”100人左右(為啥第二年“事半功倍”呢?因為有上一年輻射帶動作用,有很多“農民精英”會主動找你報名的),如此,你可以輕松實現單個品種銷售量3萬畝或5萬畝的銷量。
而且,你在“掃村”推廣的時候,有3/4的村子暫時沒有發現“農民精英”(從概率上講,不是沒有,僅僅是暫時沒有遇到),你也可以零售玉米種子啊,提出“沒有十全十美的玉米種,所有的玉米種子都有缺點,每一個玉米種子都有種植風險”,所以,讓一部分高素質種植戶進行2個品種的“白加紅”混播(必須是高素質的種植戶才能有“一傳十,十傳百”的帶動作用,為了避免“劣幣逐良幣”或“一滴墨汁毀掉一盆清水”現象的發生,對待科技水平低的或者“人品不好”的種植戶必須讓他們等待一兩年后再種植),如此“優勢互補,抗性互補”,產量強過地鄰1/5左右。如此零售,你也有1萬畝左右的零售利潤。
比如:某縣一女代理商,下村預定種子,竟然在一個村“拿下了”50%的市場占有率。
如此運作兩三年,你可以擁有“農民精英”組成的2個團隊或者3個團隊(玉米“白加紅”混播推廣團隊,玉米“紅加粉”混播推廣團隊,“夏播玉米不用肥”推廣團隊,抗鹽堿玉米推廣團隊,抗旱玉米推廣團隊等,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每個團隊幾十位“農民精英”都是“為你一家銷售”的獨家銷售,這樣,你就可以實現了全縣全覆蓋,大局已定,你家輕松獲得了年利潤100萬元以上的“鶴立雞群,名利雙收”,這也將會讓你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路越來越好(不要允許任何人的愚蠢“堵了你的道”或者“給你的道上挖坑”,不要給他們機會),這樣,你的“君子之財”會越賺越多,也越賺越簡單,你也會越老越值錢,更會把這個事業讓你的子孫后代獲益。
作者:北方農村網科技顧問團 王智廣 尹洪雨 崔國光 李書民 劉杰民 特別感謝河北成安縣玉多收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霸州香滿園種植合作社和李月鋒記者提供有關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