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塞縣蕎麥加工企業調研

定邊縣蕓豆產業化示范基地調研

綏德縣雜糧加工企業調研

子長縣谷子示范基地觀摩
8月2—9日,由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陜西省小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陜西省豆類產業技術體系聯合組織的“大旱之年看雜糧”調研活動在榆林、延安舉行。省小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馮佰利教授、柴巖教授,省豆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梁福琴高級農藝師、王斌研究員,體系崗位專家高小麗副教授、劉小進高級農藝師、馬香琳總經理等參加調研,有關縣(區)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種子管理站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參與調研。
調研團隊先后深入延安市子長縣、安塞區、志丹縣、吳起縣和榆林市定邊縣、靖邊縣、子洲縣、綏德縣、佳縣等9縣(區),與當地農業農村局、農技中心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進行座談交流,了解大旱之年當地農作物種植情況,雜糧在抗旱救災中的作用,雜糧生產種子供應問題及農民對搶種救災作物的態度及問題,充分肯定了各縣(區)應對干旱采取的抗旱播種、保水劑、集雨窖集雨補灌技術,特別是雙溝覆膜、集雨補灌、膜下滴灌等技術,在大旱之年發揮的重要作用。
調研團隊考察了延安市子長縣炬豐,安塞峁圪垯、張記年糕,吳起醋業,志丹陳海生5個加工企業,榆林市定邊喜泳、塞雪、豐源、定之蕎,靖邊遠特,子洲進軍,綏德天野綠色等7家雜糧加工企業,了解了各公司的加工能力、經營狀況、品牌建設和新產品開發情況,共同探討了如何發揮每個企業特色優勢,穩定雜糧產品生產能力,如何積極開拓市場,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調研團隊通過到農村、下田地,走企業、進工廠,對陜北小雜糧和豆類生產與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全面了解了陜西小雜糧雜豆生產現狀和小雜糧雜豆產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結合我省生產實際,提出陜西省小雜糧雜豆產業發展意見。首先,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小雜糧種類繁多,適播期長,從每年3月到11月均有適宜的播種作物,適當發展雜糧雜豆作物種植面積,提高我省應對旱災能力。其次,研究和建立小雜糧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和救災良種儲備制度,保證災害年份良種供應。第三,積極采取抗旱播種、保水劑、集雨窖集雨補灌技術等抗旱節水栽培技術措施,提高雜糧雜豆抗災能力。第四,充分利用小雜糧花色、穗色、葉色等特色,開展多元化特色小雜糧品種選育,結合丘陵山地地貌特點,開展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農民持續增產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