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市不斷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加快推動品種創新,水稻新品種選育取得較大突破,為保障全市口糧安全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品種基礎。據統計,2016-2020年我市選育推廣水稻品種90個,其中優質稻品種28個,比“十二五”期間增加6倍,品種增加24個,占審定水稻品種比例31.1%,比“十二五”期間提高24.1個百分點;中抗以上品種60個,比“十二五”期間增加1.5倍,品種增加36個,占審定水稻品種比例66.7%,比“十二五”期間提高24.6個百分點;審定水稻品種的區試單產水平由“十二五”期間的平均每畝568.1公斤,提高到每畝598公斤,每畝增產29.9公斤,增幅5.3%;自育水稻品種的區試單產水平由“十二五”期間的平均每畝570.2公斤,提高到每畝597公斤,每畝增產26.8公斤,增幅4.7%。2017年“神9優25”、“萬優80”、“陵優6706”和“忠優480”成為首次通過重慶審定的4個自育早熟山區水稻品種,解決了長期以來重慶海拔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區缺乏生育期適宜水稻品種的問題;2018年“神農優228”獲首屆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鑒評金獎;2019年“神9優28”成為第一個達到部頒優質一級且通過國家審定的自育優質水稻品種。(品種管理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