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位于石家莊市藁城區南孟鎮韓家洼村的綠之寶家庭農場里,剛給600畝的大豆澆上水,農場負責人劉和賓又跑到了張雜谷地塊查看準備情況。
“今年夏播我把玉米種植面積降到了100畝,其他700畝農田全部改種大豆和張雜谷。”提起種植結構調整,懂技術、懂管理的劉和賓算過一筆賬:農場800畝的土地,由種普通小麥改種強筋麥,畝產持平,但每公斤強筋麥賣價卻能高出兩毛多;夏播玉米改種市場需求較大的大豆和張雜谷,每畝地又能增收400多元。
實實在在的收益,堅定了種植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信心。今夏,石家莊440萬畝的小麥收獲面積中,強筋麥達到87萬畝,比去年增長了22萬畝;夏播糧食作物中,谷子和大豆的種植面積分別突破了18萬畝和54萬畝,其中張雜谷種植面積將擴大10萬畝,達到16.5萬畝。
“全市今年秋播強筋麥種植面積計劃超過100萬畝。”石家莊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志峰介紹,在持續優化糧食作物品種結構的同時,石家莊始終堅持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不斷從空間區域布局和產業組織經營方式上進行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圍繞特色優勢產業,進行空間區域布局。除了有序推進蔬菜、食用菌和特色果品產業加速發展外,該市全力建設太行山區、滹沱河沿岸兩大中藥材產業帶,行唐、靈壽、平山、井陘等十大中藥材產業基地,打造連翹、丹參、黃芪、柴胡等十大道地藥材品種。今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13萬畝,總產量達到4.6萬噸。
“政府有關部門的政策支持,為我們發展壯大區域中藥材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靈壽縣河北巴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杰介紹,公司今年以黃芪、柴胡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增加了500余畝,種植規模達到了1000余畝。
此外,在產業組織經營方式調整中,石家莊還以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為載體,推動“一產接二連三”“一產跨二進三”,加快推進產業融合。今年以來,全市總投資90.1億元的13個項目被列為2020年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總量達到106家,比去年增加59家;圍繞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將規劃打造豆蔻年華、稻谷飄香、五谷豐登等12個主題農業片區,著力發展優質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帶動休閑生態農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