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中國作物學會等單位舉辦了作科所作物科普基地線上“云參觀”,累計觀看163.6萬人次,同時最高在線14.4萬人次,受到公眾關注和熱評,拉近了農業科研與供種的距離。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王艷杰博士負責講解介紹。此次活動是作科所在習總書記賀信三周年之際舉辦的“走進作物科學,認識藏糧于技”系列活動之一。
目前,科普基地種植有小麥、水稻、玉米、大豆、谷子、高粱、黍稷、蕎麥、燕麥、黎麥、甘薯、馬鈴薯、秋葵、胡麻、芝麻、蓖麻、向日葵、菜豆、紅花、甘蔗、薰衣草等32種作物的88個品種,還有矮敗小麥育種技術、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小麥立體勻播技術及化學調控穩產高產技術的展示。正值小麥成熟季節,基地里僅小麥就有27個品種,包括作科所育成的中麥、輪選、航麥系列品種,還有馬卡小麥等小麥種質資源。網友觀眾跟隨專家察看了種植作物的長勢、特點,聽取了種植作物特性、種類、用途、價值以及作物研究的相關科學知識等講解,互動頻繁,反響熱烈。
作科所科普基地從2018年起面向廣大公眾不定期開放,已舉辦了三次大型科普宣傳活動,累計接待現場公眾4000余人,網絡公眾400萬余人。
衛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