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已啟動了18個省(區、市)1085個縣的全面普查和234個縣的系統調查,收集各類作物種質資源5.2萬份,其中,2019年,新啟動北京、天津、河北、安徽、西藏、新疆等省(區、市)314個縣的普查與收集工作,收集資源近1萬份,尤其是發掘出一批具有重要利用價值的特異資源。經專家評審,認定2019年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取得十大重要成果。
1
東陽紅粟
發現地點:浙江省東陽市
地方特色珍稀資源,高產,優質,抗病,耐熱,耐貧瘠,適應性強。粒色橙,米色黃,糯性好,食味佳,是制作浙江東陽傳統美食“粟米糖”的上佳首選材料,亦可加工粟米酒等特色產品。
新生葉片和葉鞘綠色,成熟期植株葉片和莖稈均為紫色,紅穗,既是研究葉色機理的好材料,又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可用于休閑觀光農業。
“粟米糖”和紅谷穗是當地婚嫁和新房上梁活動中的必備品,具有幸福平安的寓意。

2
嶺溝貢米
發現地點:陜西省鎮安縣
籽粒硬度大、顏色光澤好,下鍋煮蒸,濃香立生,飯熟揭蓋,郁香滿懷,故有“一家煮飯,十里飄香”的贊語,又有“香米”之譽稱。
縣志記載:1900年,慈禧太后到西安巡查期間,陜西布政司選嶺溝米進獻,慈禧以米為餐,香味奇特,久聚不散,沁人心脾,當即定為“貢米”。

3
赤城黑軟谷
發現地點:河北省赤城縣
屬地方傳統品種,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稈低穗大、抗病抗旱、籽粒青灰色、芯部發黑,終端食品俗稱“糕”,呈深灰色,口感“筋”“滑”,是當地傳統特色美食。
含有較豐富的植物纖維,對消化不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疾病均有較好的作用。


4
秤砣腳板薯
發現地點:江西省井岡山市
薯肉緊實,淀粉含量、粘液蛋白含量高,單株產量7.5kg左右,畝產可達2200kg左右。
外形像稱砣,彌補了傳統腳板薯薯形奇特難于挖收和食用時去皮的問題,更適合機械化收獲,且易于去皮,具有潛在產業化、機械化開發利用價值。

5
棒樁薯
發現地點:福建省屏南縣
屬于當地特色山藥品種,纏繞草質藤本,塊莖為長條型,垂直生長,穗長50-80厘米,莖寬3-6厘米。每年農歷4-5月播種,春節前后收獲。
適應性強,耐熱耐寒,抗病蟲害,將薯塊截成小段后即可播種定植,生存力強。營養價值高,當地人稱其為“土人參”。煮熟后味道香美,可作主食或配菜,補血補氣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6
得榮樹椒
發現地點:四川省得榮縣
地方辣椒品種,因樹干木質化形成小樹,俗稱“樹子海椒”,是多年生植物。
植株可高達數米,葉片披針形,果實短角形,頂端稍尖,個頭小,果實金黃鮮亮,其椒果肉薄、辣味濃厚。可開胃健脾,維生素C、維生素E、鈣、硒、核黃素含量高,有很高的保健和醫藥價值。
目前樹椒產業化經營初具規模,產、加、銷、貿一體化的經營體系已初步形成,帶動種植區農戶增收。


7
楊三寨神韭菜
發現地點:安徽省霍山縣
是當地一種古老的野生品種,主要生長在楊三寨巖石凹處或巖石上有土的地方,具有耐寒、耐旱、耐貧瘠、耐老等特性,食味鮮美、原味濃郁。
種子等可入藥,具有補腎、健胃、提神、止汗固澀等功效,當地人稱“神韭菜”。
其生長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傳說明朝初年,該地楊姓人家三子楊三,生性聰明、好學仗義,占山為王,劫富濟貧。朱元璋為穩固地位,派兵圍剿楊三寨,但楊三眾幫靠著寨內生長的韭菜和野味充饑、提神、壯力,與明軍抗衡,最終明軍無法攻克山寨,只能撤兵。

8
貓耳兒豆角(寶坻眉豆)
發現地點:天津市寶坻區
寶坻區、武清區一些村鎮的農戶零散種植,連年自留種。抗病抗逆性強,易于栽培管理。
營養價值高,富含膳食纖維,且含有微量元素、維生素、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等,具有降血糖、促消化、緩解便秘等作用,深受當地人喜愛。


9
延慶八棱脆海棠
發現地點:北京市延慶區
是八棱海棠的變異品種。樹體強健,耐寒、抗旱、抗病蟲、耐貧瘠、壽命長,果實外觀艷麗,耐貯存,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樹冠緊湊、樹形漂亮,兼具較高的景觀價值。


10
光核優質黃肉桃
發現地點:西藏自治區巴宜區
屬于農民馴化的野生資源,樹齡百年以上,優質,晚熟,果大,單果50克以上,果肉黃色。既可作為野生桃直接利用,又可作為培育鮮食桃品種的育種材料,在果肉不同發育時期的色素積累機理研究方面也具有科學價值。


來源:三農號 | 農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