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6月3日,種業商務網微信公眾平臺推送了佟屏亞的文章【聲音】佟屏亞:2019年中國種業要事點評(上),文章不但歸納總結了2019年種業發生的大事要事,并且還對這些事件給予了精彩的點評,在業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今天,本平臺經下半部分推送出來,希望對種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019年中國種業要事點評(下)
九、對“農產品安全事件”堅決做到“零容忍”
10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自2019年12月1日實施。新法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落實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完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條例強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如增設“處罰到人”制度、最高可處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責任人年收入10倍罰款。(《北京晚報》2019年11月13日)
點評:民以食為天,農產品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問題。我國有13億多人口,每張嘴一日三餐都要吃東西,全國一天要吃掉40多萬噸糧食、10多萬噸肉類、50多萬噸蔬菜、20多萬噸水果。即使是一個很小比例數的產品出了問題,哪怕是只有“萬分之一”。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都可能危及百萬千萬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農產品食品安全事件受到全社會包括媒體高度關注,也是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和應盡的責任。要重視對蔬菜、糧食、肉類、魚類的監測,所謂“給農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使農民利益直接受到侵害?”是一種轉移視角、輕重倒置的錯誤觀點。媒體報道農產品安全事件應該講求“科學性”,但更重要的是強調“安全性”,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雷厲風行在全國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讓老百姓不僅要吃飽、吃好,還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有學者指出現今有很多農產品“特供”基地,應該取締,言之有理,但實行起來阻力很大。可否另換一個思路,即國家要把保障農產品安全作為國策,堅定地做到對農產品安全事件“零容忍!有計劃地逐步擴大生產綠色農產品食品范圍,讓全國人民都能享受類同“特供”農產品食品。歡呼圣明!
十、農村農業部發布《大豆振興計劃》擴大種植面積
農村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1月15日發布《大豆振興計劃》——“發揮非轉基因大豆優勢,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實施目標:一是擴大種植面積。2019年擴種大豆面積1000萬畝,2020年全國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2022年達到1.5億畝。二是提高單產。2020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2022年達到140公斤。三是提升品質,2020年國產大豆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2022年再提高1個百分點。發展定位: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生產實際,形成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一要發揮非轉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優勢。二要構建綠色種植制度。發揮大豆茬口優勢,建立合理輪作制度;三要提升大豆自給水平。2020年大豆自給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2022年再提高一個百分點。重點任務:“加大大豆良種繁育和推廣力度,實施大豆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加大大豆育種創新投入,加快培育高產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機收大豆新品種”
點評:《大豆振興計劃》觀點鮮明、內容翔實、目標明確、措施具體,肯定會贏得廣大農民的歡迎!但要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擴種大豆生產補貼政策及時落實,決定于國務院統一政策并涉及玉米等其它作物的補貼數量?二是“要發揮非轉基因大豆優勢,又要推進轉基因大豆新品種硏發”,這是兩股道上截然反向奔跑的馬車,部門之間怎樣協調統一?可能會遇到難以表述的苦衷!
十一、海水稻落戶青島,袁隆平說他8年推廣1億畝!
5月9日,央視新聞聯播[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科技助力,海水稻測試面積近兩萬畝,報道陳日勝海水稻落戶青島。年屆89歲的袁隆平希望海水稻在2019年取得關鍵突破:“我能讓海水稻從各種地方長出來。花8年時間把耐鹽堿海水稻推廣到1億畝,每畝最低產量300公斤,一年可以多產300億公斤糧食,可以再多養活八千多萬到一億人。”
點評:海水稻的培育要追溯到1986年,農業科學家陳日勝在廣東省湛江市的海邊蘆葦叢里發現了一株野生耐鹽堿水稻,由此開始30年如一日地專心研究。2014年4月陳日勝培育的“海稻86”獲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權。這兩天,廣東湛江虎頭坡的海稻種植基地,133種與海稻86雜交培育的新品種正在經歷分蘗,茁壯生長。
還記得否,2014年10月29日,袁隆平寫信給科技部萬鋼部長,請求國家對海水稻立項資助。“建議科技部給予大力支持,盡快設立海水稻研究與利用專項課題,組織相關研究單位進行協作攻關,開展海水稻的系統研究。”國家級海水稻攻關項目和資金落戶青島了。2016年10月12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正式掛牌,袁隆平擔綱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海水稻大面積推廣還要通過品種審定這一關啊?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品種創新處處長馬志強介紹:按照程序,需要經過兩年的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才有進行品種審定的資格。在品種審定標準中,耐鹽堿品種歸在“特殊類型”一類,“專門對耐鹽堿性提出了要求,這個指標比較復雜”。這話表述已經很明確了!
十二、黃耀祥——開創水稻雜交育種的功勛人物
6月28日,水稻矮化育種60周年紀念暨廣東水稻產業科技大會在廣州柯木塱召開。大會以“矮化育種,傳承發展,科創未來,糧安天下”為主題,紀念促成這一科技突破的廣東省農業科學院黃耀祥及其帶領的團隊——開創的水稻矮化育種,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被譽為“第一次綠色革命”。(《南方農村報》)。
點評:黃耀祥是我國水稻矮化育種的創始人。20世紀50年代,黃耀祥引進矮稈品種矮仔占為矮源,與廣場13高稈品種雜交,培育出我國第一個通過人工雜交育成的矮稈秈稻品種——廣場矮。廣場矮的育成,解決了農民長期渴望解決的水稻倒伏減產、收獲指數和產量不高的問題,開創了一條矮化育種的新途徑,相繼育成了一大批早、中、遲熟期配套齊全的矮稈新品種。在世界水稻育種史上是一次重大突破。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開創新的歷史。黃耀祥院士帶領團隊櫛風沐雨,砥礪奮進,先后育成60多個水稻新品種,其中,育成推廣面積超1000萬畝的品種有15個,主持育成了一批適宜不同造別、不同熟期、不同類型地區種植,在高產、優質、抗病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新品種,使水稻的耐肥抗倒性大為加強,實現了我國水稻產量的第一次大飛躍。新世紀在南方稻區廣泛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如黃華占、美香占2號、粵禾絲苗、粵晶絲苗、天優998、五優308、泰豐優208等,均應歸功于水稻矮稈革命的繼續和升華。
十三、內蒙古查處一起私種萬畝轉基因油菜案
內蒙古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檢測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韓廣永在通遼市所屬的霍林郭勒市包地面積6681畝;白龍在興安盟的科右中旗包地面積4800畝。有關部門在種植的“蒙4”油菜葉片檢測出Cp4-epsps基因,韓廣永在申訴信中稱,2017年“蒙4”油菜在呼倫貝爾地區種植30萬畝、興安盟30萬畝、通遼20萬畝,合計80萬畝。他一年就能發出40-50火車皮的油菜籽,就是發出去1000噸蒙4油菜籽銷往南方8省。內蒙古農牧廳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二人停止生產轉基因油菜,沒收違法種植的轉基因油菜,并各處10萬元罰款。(《財新周刊》2019年第8期)
點評:從2018年開始,農村農業部組織開展農作物轉基因成分檢測與監測:抗草甘膦油菜種子“蒙4”轉的是Cp4-epsps基因,抗草甘膦油菜品種GT73來自孟山都的。農業農村部科教司表示,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走的是3F曲線,從距離食物鏈較遠的Fiber(纖維材料作物,如棉花),到Feed(飼料作物,如玉米),最后到Food(糧食作物,如水稻),但因轉基因植酸酶玉米、轉基因抗蟲水稻僅僅止步于獲得五年有效期的安全證書,至今無一轉基因玉米、大豆或者水稻品種通過品種審定,更沒有拿到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轉基因油菜在中國的商業化種植更是遙遙無期。
特別指出,迄今為止,人類所有采用的技術都是可控的,包括電力、核能,而轉基因技術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不可逆轉的技術。轉基因這個“魔鬼”一旦釋放出去,就會完全失控,沒有任何方法能把它收回來。人們能給作物插入一個異類基因,卻沒有能力把它除掉,因為基因能自行復制,所以釋放轉基因生物有可能會給人類健康、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甚至改變整個生物界的進化進程。
十四、科爾沁草原升起一顆閃亮的種業明星
金秋時節,陽光高照,禮炮齊鳴,彩旗飄飄,2019年9月6日,來自全國種業人士歡聚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參加慶祝豐墾種業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暨第十一屆草原玉米節。二十年彈指一揮間,豐墾種業逐步發展成為一家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子企業,被譽為內蒙古崛起的一顆閃亮的種業明星。
點評:古詩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種子公司不在大小,“育繁推一體化”走紅;品種不在多少,農民喜歡就行。豐墾種業發展壯大有三條經驗可供同行借鑒:一是,種業有一位高瞻遠矚的領路人,徐萬陶告別公職投身全新的種子企業,無經驗可依,無道路可循。保持清醒頭腦,居高望遠,在不斷遭遇難題的不斷求解過程中探索種業發展道路。有志事易,無志事難,知難不畏,絕壁可攀。實踐是最好的裁判、最硬的標準。在徐萬陶領導和努力下,豐墾種業逐漸發展壯大。二是,創新是種業的生命力,國家賴之以盛,企業賴之以強。徐萬陶競競業業,刻苦鉆研,南繁北育,身體力行。勤奮鋪墊成功路,機遇偏愛追夢人,徐萬陶創新種質資源幾千份,擁有國家、自治區(省)審定玉米品種20個(國審品種4個),成為東北地區“興墾牌”早熟玉米品種系列品牌。一位成績卓著的玉米育種家脫穎而出。三是,公司有一支團結勤奮能戰斗的管理團隊,利用位居松嫩平原西部地緣優勢,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營銷方式,連續舉辦十幾屆別具風格的“草原玉米節”、開展千畝糧王高產競賽以及玉米籽粒機收現場評比會等新品種推廣模式,把種業老板、經銷商和農民聚向豐墾種業。
(來源:佟屏亞新浪博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