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張國鳳)今年起,寧夏回族自治區啟動開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三年提升行動,在靈武市、平羅縣、彭陽縣、中衛市沙坡頭區開展部級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在11個縣(市、區)組建13個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指導各地開展以糧食作物、經濟特色產業托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試點,重點支持面向小農戶、大宗農村產品、農業生產大縣的社會化服務。
寧夏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高質量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完成整省(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建設,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推進財務公開和民主監督,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積極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全區遴選388個村通過招商引資、整合村級資金、引導村企合作等多種形式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提高村集體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進一步健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村監委會”的“四位一體”管理運行機制,完善村集體經濟管理各項制度;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礎上,探索建立“土地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收益有分紅”的新型農村經營機制。
同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指導吳忠市利通區、永寧縣閩寧鎮、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等一批縣、鎮、村開展國家級、自治區級鄉村治理示范創建工作;在全區推廣吳忠市紅寺堡區“55124”鄉村治理模式,協同開展村規民約規范化制度化試點,創新鄉村治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