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種情通報 (第1期)
突出優質導向 強化用種引導 江蘇省評鑒優質食味水稻品種
1月11日,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種業協會、江蘇省主要農作物種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南京舉辦江蘇省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評鑒會,對省內公開征集的優質稻品種進行食味品質評鑒。本次會議旨在強化水稻品種優質導向,突出權威性與導向性,引導用種者使用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推動優質稻米產業提檔升級。
本著科學、客觀、公平、公開、公正原則,會議嚴格參照江蘇省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評鑒辦法執行,設立專家鑒定評委組,由江蘇省農科院研究員王才林任組長、江蘇省里下河地區農業研究所所長李愛宏、江蘇省種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蔣紅云任副組長,共邀請21位專家評委和大眾評委。評鑒采取密碼編號盲評,以“南粳9108”為對照,設置明、暗兩個對照;評委通過看、聞、嘗從外觀、氣味、味道、口感、回生度和綜合表現等6個指標對參評品種食味品質進行現場評價打分,當場公布評鑒結果;經評鑒“南粳5718”、“豐粳1606”等5個品種獲得特等獎、“南粳2728”、“豐粳3227”等11個品種獲得金獎。
近年來,我省優質食味水稻育種取得長足發展,優質食味水稻新品種數量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高,獲獎品種中近三年新審定品種占80%以上,其中2018-2019年審定新品種約占70%。“南粳”系列是我省優質食味品種的典型代表,本次共有6個品種獲獎,其中特等獎4個,金獎2個,占特等獎總數的80%,占獲獎總數的37.5%,其育種團隊開展優質食味水稻品種選育起步早,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農科院王才林博士團隊前瞻性地將水稻育種方向由“高產”轉為“高產優質并重”,并將食味品質作為粳稻品質育種的首要目標,歷時二十余年,已選育出適合江蘇不同區域種植的“南粳46”、“南粳9108”“南粳2728”等“南粳”系列優質食味粳稻品種。目前,優質食味水稻品種種植面積已達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50%左右,蘇南和蘇中稻區占比達60%以上。優質食味水稻品種的推廣提升了“蘇米”品牌影響力,“蘇星四季”、“雙兔”“泗洪大米”、“如皋大米”、“海安大米”等一批優質大米品牌,深受市場歡迎,有力支撐了江蘇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種植業處處長馬德云、種業管理處處長何旭平、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站長何金龍、調研員翁為民到會指導。
特等獎品種:
南粳5718 豐粳1606 南粳晶谷 南粳9108 南粳46
金獎品種:
南粳2728 豐粳3227 武運粳80 泗稻16 武育粳39號
蘇香粳100 徐稻9號 皖墾粳3號 華粳9號 南粳3908
中粳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