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0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4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次,蟲害發生3.8億畝次。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條銹病在江漢平原、漢水流域、黃淮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麥區偏重發生,蚜蟲在黃淮海大部麥區發生程度重,紋枯病和白粉病在江淮、黃淮高產麥區發生普遍。
病害
(1)赤霉病偏重流行風險高,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需預防控制面積在1.5億畝次以上。其中,長江中下游、江淮麥區大流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其他麥區中等或偏輕流行。
(2)條銹病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6000萬畝,重發區域主要在湖北和陜西大部、河南中南部、甘肅南部、四川沿江沿河流域、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盆地等麥區。
(3)紋枯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其中,湖北、安徽、河南、江蘇中北部、山東膠東半島等地偏重發生。
(4)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其中,江蘇淮北和江淮、河南中北部、山東南部、山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等地偏重發生。
(5)莖基腐病在黃淮海麥區呈擴散加重趨勢。葉銹病、根腐病、全蝕病、葉枯病等病害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蟲害
(1)蚜蟲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1億畝次,重發區域主要在黃淮海麥區。
(2)麥蜘蛛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主要發生在華北、黃淮、西北中東部麥區,其中河南西部、湖北北部等麥區偏重發生。
(3)草地貪夜蛾冬春季在西南麥區局部發生,春季可遷入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麥區,有集中為害的可能。
(4)吸漿蟲主要發生在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河南南部等麥區,局部可能出現高密度危害。
(5)一代粘蟲、棉鈴蟲、麥莖蜂、灰飛虱、麥葉蜂等害蟲在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