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下午,在衡陽市衡東縣石灣鎮茶石村志強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該合作社負責人向江其正在播種。

走進茶石村,被洪水肆虐后的水稻田大部分已經翻耕播種。
紅網時刻衡陽7月23日訊(記者 石珊 通訊員 周健 陽程杰)“這里需要開溝排水。”“最好使用直播機在下午均勻播種效果更好。”……7月20日下午,在衡陽市衡東縣農業災后恢復生產自救示范點——石灣鎮茶石村志強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衡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曉春正在為種糧大戶講解翻耕、補種水稻的農業知識,手把手幫助其生產自救。
連續暴雨,致使茶石村靠近湘江的稻田大面積絕收。而如今走進茶石村,被洪水肆虐后的水稻田已煥發出勃勃生機。村民們三五成群搶時間翻耕整田播種。
緊急購買32萬斤救災種子發放 取消休假分赴一線指導

衡陽市衡東縣購買32萬斤救災種子發放給受災群眾。
7月20日下午6點,志強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稻田里,該負責人向江其胸前掛著直播機正在加緊播種。向江其是當地種糧大戶,承包了470畝耕地種水稻,這次特大暴雨致使450余畝絕收。
休息間隙,向江其告訴記者,“如果政府不提供‘倒種春’的種子,我們在短時間內根本沒有途徑購買,沒辦法復產,那損失慘重。之前稻田如果沒淹水9月份可以收割,但是這個種子質量高,畝產800斤以上,能夠在10月底收割。”
有了種子,有了專家的手把手指導,向江其的450畝稻田在7月21日前全部完成了直播。“我這里需要幾萬塊錢的種子都是政府免費發放,現在農業部門還正在幫助我們落實保險理賠。雖是天災,但是有政府的幫助指導,我們自己再加把勁,一定可以渡過難關!”向江其話語堅定,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洪水退后,衡東縣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成立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組,由班子成員帶隊配備高級職稱專家組成12支專家隊伍,分赴一線進行技術指導,并由各鄉鎮農技站配合,確保洪水退到哪里,核查到哪里。在充分了解核查需求后,緊急購買32萬斤“倒種春”救災種子和3萬元蔬菜種子等種苗發放到農戶手中。
衡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截至7月19日,救災種子已全部分發到受災的17個鄉鎮和村組。同時,該局還編印了5萬余份災后救災減損技術方案資料,已通過鄉鎮發放到農戶手中。
示范引領 在受災嚴重鄉鎮打造農業災后生產自救示范點

衡東縣農業農村局班子成員帶隊并配備高級職稱專家組成12支專家隊伍,分赴一線進行技術指導,還編印了5萬余份資料發放給村民。
7月20日,在吳集鎮勝利村農業災后生產自救示范點,衡東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正在田間為種糧大戶趙和云講解翻耕、補種水稻的農業知識,幫助其生產自救。
勝利村2700多畝良田不同程度受損,農戶積極進行自救,加上衡東縣農技人員專業的技術指導,目前受災的良田已經陸續完成倒春種。
此次衡東縣遭遇30年難遇的洪澇災害,造成全縣水稻受災面積達24萬畝,蔬菜受災5.2萬畝,其他經濟作物受災面積4.2萬畝,農業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達4.2億元。
7月16日以后,隨著洪水逐漸退卻,衡東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重心,從抗洪搶險轉到災后重建、恢復生產自救上來。在農業生產自救中,該縣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搶抓有利時機,拉開爭分奪秒搶種“硬仗”。
衡東縣農業農村局按照衡陽市農業農村局的要求,在霞流鎮、吳集鎮、石灣鎮等受災嚴重的地方打造災后恢復生產示范點;并扎實督促配合保險公司做好理賠服務,盡一切可能把農作物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衡東縣負責人介紹,衡東縣舉全縣之力做好災后重建工作,在農業恢復生產方面,對全縣所有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災情全面核查,并做好技術指導等服務。同時,在全縣受災嚴重的鄉鎮打造農業災后生產自救示范點,以辦點示范引領恢復生產工作深入開展,讓受災群眾盡快恢復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