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珂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為發展糧食,種好玉米,由云南正大種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大種子”)、玉溪市種子管理站、玉溪市農廣校等企業和相關部門聯合組織的玉米制種新型職業農民專業培訓會近日在易門縣首次舉辦。
目前正是農村整地種植玉米的最佳時期,為期4天的種管培訓如一場提前下的“及時雨”。
用“正大種子”生產總監葉建民的話說,此次培訓開啟了云南萬畝玉米制種規劃藍圖的布局之旅。
技術服務走在前
玉溪市農廣校校長黃蓮英在談到此次新型農民培訓會時表示,廣大農村要種好糧食、種好玉米、稻谷等,相關技術培訓服務需提前進行。
按照鄉村振興等規劃,如何服務好三農,幫助廣大糧食種植農戶種好、管好每一粒種子、每一粒糧食,通過種糧實現增收,也是技術部門、院(校)企合作舉辦培訓的目的。
黃蓮英還介紹,如今政府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投入越來越大,在培訓方面希望種糧農戶要積極參與、珍惜機會、學好技術,做一名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在像“正大種子”一樣的企業的帶動下,充分利用土地優勢,配合好培訓各方,實現糧食增產與增收。
根據規劃,玉溪市有關部門、站(所)及農廣校和企業聯合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會共分兩期,第一期為4月1日至4月4日,而第二期則根據玉米長勢情況安排在今年的7月。
對于參會玉米制種農戶,他們在聽到玉溪市種子管理站站長董云武關于如何選擇玉米種、玉米種植行距、玉米轉基因、種子采購需遵循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講解時,紛紛用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各自對參會培訓所學的“滿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培訓期間,參會培訓學員按規劃還在易門縣十街玉米制種基地進行了現場實際操作與演練。
葉建民表示,看到學員們迫不急待地跟著專家一起到基地并按要求進行了分組。打塘的打塘、施肥的施肥、播種的播種、澆水的澆水、蓋膜的蓋膜……在現場按專家指導很快播種完3畝玉米地。面對勞動成果大家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對此,作為培訓的組織者,為此感到十分欣慰。
將示范效應推向全省
按照“正大種子”的規劃,該企業擬將在易門帶動發展做強玉米產業,將種業增收等的發展模式推向全省。
讓葉建民體會最深的是,本次培訓會通過面對面的指導、手把手的傳授,解決了山區玉米種植中出現的技術難題,讓培訓學員真正達到了 “能看到、能聽到、能問到、能學到”的最佳培訓效果,為提高山區玉米種植水平,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完成體系綜合示范區目標任務奠定了基礎。
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利國、利民、利企業。“我們做的是訂單農業,包良種、包技術、包回收。讓農戶種無憂、管無憂、賣無憂。”
葉建民表示,根據“正大種子”規劃與布局,將立足易門,通過易門將“正大種子”多年探索出的種植、加工、管理等模式,逐步向玉溪峨山、楚雄雙柏等地輻射與推廣,力爭2020年帶動玉米制種戶3500戶,種植面積達10000畝。
據“正大種子”提供的資料,該公司位于玉溪市易門縣六街鎮大陸莊,創建于2009年11月19日,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
葉建民告訴本報記者,“正大種子”創建以來,充分發揮正大集團業務遍布全球、技術團隊雄厚等優勢,切實為客戶提供良好的產品和技術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務,在玉米農作物種子的生產、雜交玉米種子及其親本種子加工、飼料原料提供和農作物種子銷售等方面發力,為企業發展壯大和云南做強糧食產業、養殖業等創造了條件。
一位參與此次培訓的制種農戶何秉明在表達個人感受時說:“非常感謝政府給我們建檔立卡戶培訓的機會,非常接地氣。”
另一位制種大戶蘇大順則對“正大種子”積極聯合市縣站(所)、院(校)舉辦職業新型農民培訓班感觸頗深,他說:“我已經連續兩年承包土地給正大公司制種了,聽了專家的授課,我種得更放心了,我下一年還要擴大承包面積,繼續與正大合作。”
葉建民表示,按照企業規劃,“正大種子”多年來扎根農村,時刻與制種農戶對接和合作,不光要對農民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為此,“正大種子”不僅要讓易門玉米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還要把這種發展模式推向全省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