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
大棚西瓜可以提早上市,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但這種栽培方式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溫度較高濕度較大,特別適合西瓜菌核病的發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研究員常宗堂認為,防治該病應結合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進行。
物理防治
首先要做好棚內清潔,利用休閑期的高溫滅菌;其次,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棚室西瓜栽培采用高廂起壟,有利于降低棚內濕度,加上覆蓋地膜,可以防止菌核病菌萌發后子囊孢子的擴散,壓低病源基數。
另外,有條件的可采用膜下軟管滴灌技術,能明顯降低大棚內濕度,控制發病。采用其他灌水措施的,應抓住中午大棚的通風換氣,保持適溫低濕環境,有利于降低發病率。
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浸種4小時,或用福爾馬林1000倍液浸種30分鐘,然后用清水洗凈后播種。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浮劑500倍液,或甲霜靈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施佳樂400克/升嘧霉膠懸浮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防治3~4次。噴藥要避開中午高溫時段,以免產生藥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