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低溫高濕的小環境極易造成番茄灰霉病發生,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該病主要為害花和果實,亦可為害葉片與莖。幼果染病較重,柱頭和花瓣大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轉移。果實多從果柄處向果面擴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軟腐,病部長出大量灰綠色霉層,嚴重時果實脫落。葉片染病則多從葉尖開始,病斑呈“V”字形向內擴展,初水漬狀,淺褐色,有不明顯的深淺相間輪紋,潮濕時,病斑表面可產生灰霉,葉片枯死。莖染病,產生水漬狀小點,后迅速擴展成長橢圓形,潮濕時,表面生灰褐色霉層,嚴重時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防治時,應以增溫、控水、放風、降濕為主,不可大水漫灌,以減少田間結露;同時,要及時摘除病果、病葉。在摘除時一定注意要用塑料袋套住病果、病葉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當散發病菌,傳播病害。特別是番茄拉秧后要徹底清潔田園,栽種下茬作物前徹底消毒一遍,防止灰霉病菌侵染下茬作物。
連陰雪天氣,噴藥防病應輪換熏藥。該天氣下棚內濕度很大,如為防止病害發生而噴施藥液,一是會進一步提高棚內濕度,反而加重病害發生;二是噴藥后,番茄嫩葉易中藥害,得不償失。改噴藥為熏藥,不僅可避免噴藥后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且針對番茄灰霉病病原孢子量大的特點,噴藥易擴散病原菌孢子,防病效果差。采取熏藥熏蒸的時間為7~8個小時,5~7天1次,輪換用藥,避免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從而提高藥效。
晴好天氣,在番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可用50%腐霉利1000倍液或50%異菌脲1000倍液、甲硫•霉威8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200倍液、65%硫菌•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菌核凈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5%噻菌靈懸浮劑3000倍液、60%多菌靈超微粉劑5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150倍液。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5天1次,連續噴灑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