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例行發布會,通報今年第三季度主要農產品市場運行形勢,解讀當前農產品市場熱點問題。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三季度,我國農產品市場整體供應較為充裕,價格漲跌不一,豬肉價格連續上漲,但仍低于三年來平均水平;小麥、早秈稻收購價格低開高走;玉米價格小幅波動,深加工對優質玉米需求增加,新玉米開秤價普遍高于去年。
隨著東北地區新季大豆大量上市,大豆購銷旺季即將到來。談及今年新季大豆的購銷形勢和價格走勢,唐珂表示,在輪作休耕、生產者補貼等政策的引導支持下,今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豐收已成定局。
9月底黃淮海夏大豆率先收獲上市,開秤價較去年偏低,部分地區因干旱、臺風災害影響,大豆品質不及常年。后期隨著購銷旺季的到來,在食用需求拉動和種植成本支撐下,預計國產大豆價格將保持基本平穩,優質優價的趨勢更加明顯。
從陳豆市場看,由于購銷接近尾聲,價格波動不大。9月份黑龍江國產食用大豆平均收購價每斤1.81元,環比漲0.9%,同比跌11.0%;山東國產大豆入廠價每斤2.03元,環比持平,同比跌12.4%。從進口情況看,據海關數據,1~8月累計進口大豆6203萬噸,同比減2.1%,進口主要來自巴西,占進口總量近七成。總的來看,當前我國大豆市場供給較為充足,大豆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
眼下,小麥、早秈稻收購旺季已經結束,價格低開高走。9月底,國有糧食企業小麥收購價為每百斤119元,比上市初期上漲4.5%;早秈稻收購均價穩定在每百斤120元,比上市初期上漲4%左右。收購以市場化收購為主,各地引導支持糧食加工企業等多元主體入市,開展市場化收購。截至9月3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小麥5015萬噸,累計收購早秈稻779萬噸,收購量較往年同期明顯下降。
對此,唐珂認為,造成今年小麥收購量下降明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產量小幅下降、收購預案執行時間延后、部分質量較差小麥的銷售未納入統計等因素。但主要是部分產區,尤其是河南南部、安徽沿淮地區,小麥質量因災下降,達不到最低收購價質量標準,主要通過市場化渠道來銷售,導致政策性收購量大幅減少。小麥銷售周期拉長,小麥銷售進度趨緩。
據介紹,為做好超標小麥收購處置工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改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單位聯合下發通知緊急部署。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出臺了方案、安排資金,引導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質量較差小麥的銷售難題。唐珂說,從后期走勢來看,農戶和貿易商手中余糧會陸續進入市場,預計小麥購銷將延續優質優價趨勢。其中,質量較好的小麥價格有望保持在1.15元/斤的最低收購價水平之上。
當前我國小麥庫存充裕,小麥市場供應不會緊張,價格也缺乏持續上漲的基礎。唐珂強調,當前需繼續重點關注受災地區超標小麥收購處置工作,強化售糧服務,落實配套措施,緩解農民余糧變現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