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張齊鳳 李鵬)根據各地植保站、測報站調查監測情況,結合水稻種植品種、田間長勢、栽培管理及氣象條件等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我省水稻紋枯病總體為中等發生,局部地塊偏重發生。
一、預報依據
1、田間發病程度接近常年。據各地監測調查,部分縣份水稻紋枯病已開始發生,發生期早于常年3-5天,五常病穴率3-4%、病株率1%-3%,慶安病穴率、病株率5%-10%,北林病穴率5%、病株率7%;延壽、鐵力、樺南、樺川、綏棱等地也已發病,發病程度接近常年同期。
2、水稻品種結構和施肥情況利于發病。我省水稻種植品種對紋枯病抗性普遍較差,且插秧后遇階段性低溫,緩苗慢,部分農戶為趕農時,偏施氮肥現象較普遍,植株抗病性下降。據全省600個監測點8868個樣方田調查,平均畝施氮肥量高于標準肥量20.1%,與常年水平接近;田間植株密度平均518株/平方米,50.4%的樣方田塊密度高于標準種植密度上限,有利于發病。
3、氣象條件利于水稻紋枯病發生。據氣象預報,預計8月全省平均氣溫略高,大部地市比常年高0.0~0.5℃,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利于紋枯病發生。
綜上分析,水稻紋枯病在大部分水田主產區將普遍發生,局部田間越冬菌核殘留量大、發病早、偏施氮肥、植株密度較大的重點地塊,將偏重發生。由于水稻紋枯病為害造成的是隱性減產,稻農重視不夠,各地要加強對水稻紋枯病為害損失和防控必要性的宣傳,增強農戶主動防控意識,加強田間監測調查,當病穴率達到20%時,要及時指導稻農開展藥劑防治。
二、防治建議
1、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條件。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實行“淺、濕、干”交替灌溉,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2、適時開展防治。在發病初期施藥,或在穗期預防穗頸瘟時兼防紋枯病。應均勻噴藥于水稻植株中、下部,施藥時保持水稻淺水層2-3天,淺水自然落干3-4天后重新上淺水層。推薦使用24%井岡霉素A、申嗪霉素、噻呋酰胺、肟菌酯·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氟環唑、苯甲·醚菌酯、醚菌酯等藥劑。噴藥時應注意避開水稻開花期,并選擇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噴藥為宜。應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操作規程用藥,保證用藥安全,減輕對環境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