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先鋒的雜交玉米種子并非完美無缺,在常刮大風的遼寧西部朝陽市,CBN記者在田間親眼看到了先玉335(杜邦-先鋒在國內銷售的主力雜交玉米品種)被風吹倒的植株,其他品種則安然無恙。業內人士透露,先玉335植株倒伏的情況在吉林也出現過,這也是制約先玉335在國內尚未大量推廣的一個因素。
但是杜邦-先鋒在國內仍然創造了一個奇跡,在4~5年的時間里,先玉335的市場占有率從0到超過3%。其實,杜邦-先鋒不只是銷售玉米種子,更在于推銷他們的“概念”,通過改變中國農民的種植習慣,進一步拉動對杜邦-先鋒種子的需求。
“單粒播”的概念是杜邦-先鋒帶進中國的。由于中國玉米種子的出芽率一般在85%左右,農民為了保險要在一個土穴里種下2~3粒種子;這些種子如果都出苗,還要淘汰掉1~2株性狀不好的玉米苗,在農村這被稱為“間苗”。先玉335的出芽率可以達到95%,一個土穴只要播1粒種子,農民可以省掉另外1~2粒種子的費用,更重要的是農民不用費時費力去間苗。在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老弱婦孺留守的農村,可以想象“單粒播”對農民的吸引力有多大。
“單粒播”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種植習慣,對政府的吸引力也足夠強大。目前國內每年用來生產玉米種子的耕地在350萬~400萬畝,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先鋒種子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劉石說,如果使用杜邦-先鋒的“單粒播”技術,用于制種的耕地面積可以減少一半,節省200萬畝耕地。
劉石說,最近幾年杜邦-先鋒一直在投入大量資金推廣“單粒播”技術和相關的農業機械,前兩年已經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今年又將投入1000萬元,農民只要購買適合“單粒播”的農機,杜邦-先鋒每臺補貼1000元。《農民日報》的報道稱,“單粒播”農機被搶購一空,甚至出現旺季斷貨的情況。
農民玉米種植習慣的改變,意味著他們必然會投向杜邦-先鋒的懷抱,因為除了杜邦-先鋒,國內還沒有其他公司能夠推出與先玉335相抗衡的種子。劉石說:“國內的種業公司也在研發能進行‘單粒播’的種子,但是只能稱得上‘精量播種’,與1穴1粒的標準相比,還有差距。”
杜邦-先鋒的撒手锏并不僅僅只有先玉335,杜邦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杜邦-先鋒在全球范圍內推出了60個新的玉米雜交品種和30個左右的大豆品種,通過一個新品種改變農業的種植模式,進而實現行業內的重新洗牌,杜邦-先鋒掌握著充足的“彈藥”。 (第一財經日報 胡軍華)
相關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