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蒜苗是調節蔬菜淡季供應狀況,增加青菜品種的一種搭配性蔬菜,栽培時間短,用工少,經濟效益較高。其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且無病蟲害,凡有種大蒜的地方都能種植,既適合春播又可夏秋播種。發展青蒜苗種植,對補充蔬菜淡季將起重要作用。種植青蒜苗的方法如下:
一、選擇適宜的品種。若栽培伏青蒜苗,宜選擇蒜瓣大、生長勢強、適應性廣休眠期短、發芽早、較抗熱的做種蒜;若栽培秋青蒜苗,宜選用耐寒性強的做種蒜;若栽培四季青蒜苗,宜選用抗熱又耐寒的種蒜,利用日光溫室生產,技術簡單,容易操作。
二、整畦施肥。選通風陰涼處做畦,蒜畦寬1.5米,畦面比地面深30厘米。打起壟后,畦凈寬1.2米,壟上寬15厘米左右,覆土后,壟高20厘米左右。畦內施優質圈肥每畝4000公斤、餅肥150公斤,耙平畦面后即可栽種。
三、蒜種處理。把蒜頭從蒜辮上貼脖剪下,蒜須剪掉,拔掉老梗。用45℃溫水先泡2~3小時,任其降溫或者直接用冷水泡,但時間應長一些,一般12~24時,蒜皮柔軟即可。泡蒜每500公斤干蒜加入0.35公斤硝銨,可使蒜苗生長茁壯。蒜泡好后,放置于竹簾子上淋水,然后再用草苫蓋到蒜堆上,悶8~10小時。然后剜掉蒜頭上的老根及殘留的蒜薹梗,可促進蒜苗早發。
四、播期與播量。山東省伏蒜苗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栽種,栽種后對畦面遮陰,以利出苗,降雨時要及時排除積水。秋蒜苗多在8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栽種。每平方米下種15--20公斤。播種時按蒜瓣大小分級栽種,做到上齊下不齊,隨栽種隨覆土,覆土厚度以剛露出鱗片干尖為度。覆土后澆一次大水,待2-3天再撒上肥料,然后把細土填回畦內,深度5~6厘米,既有益于出苗,又可防止根把蒜頭頂起,方便采收蒜苗。
五、栽后管理。栽后到收獲,一般要澆3次水。澆水本著前期水量大,后期水量小些的原則,頭水每平方米35公斤,苗高6~9厘米時澆二水,每平方米30公斤,收前3~5天澆第三遍水,每平方米20公斤。頭刀割后,覆好沙子,再澆一遍水。溫度方面栽后出苗前,控制溫變要適當的高一些,白天26℃~28℃,夜間18℃~20℃;出苗后,白天24℃~25℃,夜間16℃~18℃,這樣蒜苗長的快、長的齊。溫度一定不能過高,否則會造成株間發熱,引起腐爛。生長期間一般不需追肥,但因缺少氮肥而影響生長時,可畝施硝銨15~20公斤。為促進蒜苗快長,在苗高20厘米時,可用0.5%的硝銨水澆灌一次,每畝用量6公斤左右。
六、收獲。伏青蒜一般在蒜苗長有3-4片葉時,于中秋節或國慶節前收刨上市,供應節日市場。秋青蒜苗多數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刨。日光溫室內的青蒜苗,溫度水分管理適當時,20天即可收獲頭茬,收割時一般株高35~40厘米,每平方米可收15~20公斤。如不安排收第二刀,則第一刀要深割,以稍帶蒜瓣為度。準備收第二刀,則第一刀要輕些,不得傷及蒜瓣,并在第一刀收后,及時覆沙、澆水,加強管理。一般15天左右可割第二刀。(山東東阿縣農業局 齊金偉 韓孝軍 劉立軍 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