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進行機械化收割的“德美亞”系列玉米。朱芳冰攝
張雋珊王亞光遲亦達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玉米種植了7.5萬畝,畝產突破1800斤,每坰純效益達到6400元左右。僅這一項,就直接促進農場約4100名職工增收3000萬元。”黑龍江農墾北安農場管理局引龍河農場副場長楊宏峰對于“德美亞2號”玉米種子帶來的效益感到非常滿意。
10月16日至18日,筆者跟隨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來到北安管理局引龍河、趙光、紅星等多個農場。伴隨著收獲機的轟鳴聲,農場大田收獲收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高寒干旱都不怕抗逆又高產
趙光農場是全國率先開展機械化生產的國營農場之一,筆者來到農場第9管理區時,3臺大型收割機正在“德美亞1號”玉米地里作業。然而,由于趙光農場地處第四積溫帶,常年積溫2200度,過去,這個區域無法種植玉米。
“德美亞1號”的出現改變了這里的種植結構。“2009年‘德美亞1號’實驗種植成功之后,2010年便開始大面積推廣。第9管理區9萬7千畝耕地中有3成是玉米,種植戶都青睞這個品種。”管理區農業助理王東告訴筆者。
據了解,“德美亞”系列玉米品種是墾豐種業審定的早熟耐密玉米品種。以熟期早、脫水快、抗性好、適應性廣、品質好、產量高等優異特征為代表,2004年通過黑龍江省審定后,迅速在黑龍江西部、北部第四積溫帶大面積推廣,成為目前黑龍江省西部、北部高寒地區最大的玉米種植品種。
有著同樣選擇的還有引龍河農場,由于地處第四季溫帶下限和第五積溫帶上限,從2009年開始,這里的玉米種植全部使用“德美亞2號”。“這個品種適宜當地的環境條件,種植后表現穩定,抗倒伏和抗逆性強,今年又迎來了大豐收。”楊宏峰表示。
除了對溫度的適應性強,德美亞系列對降水的變化也有著較好的適應能力。在今年的玉米生長期內,建設農場有效降雨較歷年減少4成,對玉米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不過收獲時,卻傳出了喜訊。建設農場五區一組職工李巖承包的870畝“德美亞2號”再創農場玉米產量記錄,畝產達到1883斤。今年,整個建設農場“德美亞”系列玉米產量均突破1500斤,平均單產1700斤。
種植技術有保證農民更積極
在龍鎮農場,11.5萬畝“德美亞2號”畝產最高1986斤,平均畝產達到1870斤,刷新了北安管理局各農場均產最高記錄。
龍鎮農場的高產受益于墾豐對于種植過程的技術指導。“在整地環節,我們保證種植地塊100%秋起壟,這是豐收的基礎和前提。而墾豐種業則全程參與跟蹤,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在春播中,我們采取了播種施肥兩次作業,同時在5月3日前全部完成播種,把玉米都播在了高產期。第一遍深松保持深度30公分以上,在夏管過程中采取兩次中耕,四次防病促早熟。”農場第三管理區負責人介紹。
將播期提早,是德美亞系列品種種植戶的普遍選擇。杜傳軍是八五五農場今年播種較早的種植戶,也是最早收割玉米的種植戶,他將自己的300畝旱田全部種上了“德美亞3號”。從播種、噴藥、深松、苗后藥、追肥等步驟到收割,全年務工總天數只有20天左右。
品種早熟,再加上播期提前,使農民早早見到了效益。“‘德美亞3號’是我種地以來勞動時間最短、經濟效益最實惠的品種。”杜傳軍說道。今年他收割的660噸‘德米亞3號’玉米以每斤0.5元錢賣出,平均每畝地收獲400元,經濟效益可見一斑。抓住賣糧先機提早變現,種植戶通過德美亞系列玉米實現了“早收獲、早整地、早見效”。
農民見到了效益,種植的積極性也更高了。“今年我種了220畝‘德米亞3號’,明年打算再多種300畝這個品種!”八五五農場第二管理區第八作業站種植戶楚龍江信心滿滿。楚龍江從1991年開始種玉米,如今有了優良品種保障,他還琢磨進口氣吸播種機的播種原理,對自家的國產播種機進行改造,基本可以達到進口機械精準度高、播種量大的播種效果。
便于烘干脫水快質優不愁賣
在10月至11月份的溫度條件下,玉米潮糧收割后3天內如果不進行烘干就會發生發熱霉變現象,此時,德美亞系列脫水快的特點恰好發揮了出來。杜忠誠是引龍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的職工,今年他種植的270畝“德美亞2號”獲得了較好的收成。“這個品種的玉米成熟期早、耐密植,每公頃的播量能達到10萬多株,再加上水分不超過30%,脫水快,能有效防止后期出現的生霉和粒腐現象,每斤售價高達0.54元。”杜忠誠告訴筆者。
除了品種本身的表現,玉米收獲后,烘干能否跟得上也是影響玉米干糧品質的重要一環。
“我們公司是八五五農場最大規模的烘干公司,烘干塔流水線每天約處理800—1000噸玉米,囤糧量達5萬噸。”黑龍江省牡丹江祥遠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斌向筆者介紹公司內正在24小時飽和工作的烘干塔流水線。“現階段每天基本能收上來1000噸左右的玉米,每天也運走1000噸玉米外銷,基本無屯糧。”于斌說道。據了解,該公司烘干塔內95%的玉米都是“德美亞3號”,脫水快,烘干成本低的優點讓當地糧商紛紛與“德美亞3號”種植戶簽訂了收糧合同。
合作社也在積極進行著烘干作業,北安農墾豐順專業種植合作社對于社員和非社員的糧食進行統一烘干,據理事長趙軍介紹,烘干方式主要采用熱風烘干,由于玉米水分的差異,玉米潮糧的烘干時間在8至12小時之間。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外部采購1.5萬噸玉米,烘干塔流水線作業日加工量約700噸,每天運出200噸干糧,銷售到山東、河南等地的飼料廠。
“今年的玉米質量較好,基本都在二等以上,有的更是超一等,水分比去年低,收購價格比去年高出20%。好的玉米能出大量淀粉、蛋白和油,對于企業來說,加工質量較好的玉米,產值會大幅提高。像‘德美亞’系列每噸的收購價格就比普通品種高出47元。”提供糧食全產業鏈綜合服務的象嶼生化(北安)公司總經理李國泉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