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加強種子市場監管隊伍建設的提案收悉,經商中央編辦、財政部,現就提案答復如下。
我們感到提案中反映的基層人員和經費不足、人員素質不高、監管力度不夠,執法人員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甚至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等問題,在部分地區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種業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建立,損害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形象,迫切需要加以整治。農業部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結合貫徹實施《種子法》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基層種子管理隊伍建設,規范種業管理工作,不斷推進依法治種。
一、 關于保障工作人員及經費
隊伍穩、經費足是開展工作的良好基礎。為此,2011年,在農業部的積極推動下,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要求各地要強化農業部門種子管理職能,明確負責種子管理的機構,保障管理工作經費,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地方政府要將種子管理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新修訂的《種子法》也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執法和監督。農業部認真落實國務院部署和《種子法》要求,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先后推出了制種大縣獎勵、基地建設、區試站建設、檢測中心建設以及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支持了縣級種子管理機構和能力建設。
盡管我們努力開展了許多工作,但提案中反映的基層經費不足的情況仍然存在。對此,農業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從法律、政策和扶持三個方面繼續完善相關工作。
一是落實屬地責任,利用全國人大對《種子法》執法檢查的契機,推動地方落實屬地責任,進一步明確基層管理職責,提高人員和經費保障能力。
二是爭取編辦和財政支持,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對種業體系給予優先支持,穩定基層種業管理隊伍。
三是加大基層扶持力度,爭取中央財政支持,設立必要的項目,支持基層改善管理手段和條件。
二、關于規范執法人員行為
為確保種業健康發展,近年來,農業部采取有力措施,不斷規范管理行為。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國辦發〔2006〕40號)要求,2008年已全部完成了種子企業與農業主管部門脫鉤要求。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要求,2015年底實現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其所辦種子企業徹底脫鉤。通過政事企分設,從體制上規范了種業管理權力的運行。
同時,爭取全國人大在新修訂《種子法》中增加了對農業主管部門不作為、亂作為,管理人員參與種子經營,檢測機構、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和工作人員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等行為禁止性規定,明確了處罰標準,從法律層面上規范了種子管理人員行為,保障了公正執法。堅決執行國務院“雙隨機一公開”要求,開展監督檢查時,采取隨機選取檢查對象、隨機抽取執法監管人員的措施,避免了人情執法、選擇性執法。
此外,為切實保證隊伍的純潔,制止執法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引入紀檢監察機制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如甘肅張掖、武威等一批國家制種基地,連續幾年對一批不作為、參與種子經營的干部進行了問責。2016年武威市一起涉種案件就問責了10多人。
為進一步規范執法人員行為,下一步,農業部將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從內外監督和事后監管上發力,確保執法人員公正執法。
一是加大行政問責力度。發揮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對于群眾反映的不作為、亂作為、種子管理人員參與種子生產經營等違法違規問題,交由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做到發現一起問責一起,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并將查處結果在全行業內進行通報。
二是強化社會監督。督促各地嚴格按要求公開案件查處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三是堅決執行“放管服”,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加強事后監管,優化行業服務,不斷優化種業發展環境。
三、關于提高執法隊伍素質
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管理隊伍是發展現代種業的迫切需要。為全面提升隊伍素質,新修訂《種子法》審議通過后,農業部先后舉辦《種子法》及配套規章師資培訓班5期,培訓1000余人次,為各地宣貫提供了高水平師資力量。各省(區、市)先后開展培訓3500多場,培訓各類人員50萬人次。通過系統培訓和廣泛宣傳,種子管理人員對《種子法》及配套規章有了全面了解,管理理念有新轉變,能力素質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
下一步,農業部將按照新修訂《種子法》的要求,繼續強化隊伍建設,以滿足現代種業發展的要求。
一是提升執法意識。制作《種子法》執法手冊并印發到各級管理部門,確保各級管理人員熟知立法精神,嚴守立法原則,切實依法行政。
二是豐富執法實踐經驗。選取部分典型案例,組織交流學習,提高基層實際辦案能力。
三是開展技術培訓。結合實際,持續開展必要的技術培訓,尤其是不斷拓展基層分子技術知識和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能力。
四、關于建立有效的監督投訴機制
為確保權力運行有監督,出現問題能投訴,近年來,農業部不斷完善監管投訴機制。不僅設立了公開投訴電話、開通了公開投訴信箱,而且不斷改革創新工作方法。建設了種業管理信息平臺,加快推行許可、審批、備案等網上申請、網上審核。同時,堅決推進信息公開,要求各地案件受理與查處情況公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實現辦事過程、結果全公開,保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為擴大監管渠道、健全監管機制,不斷健全監督投訴機制,農業部還將從以下幾點繼續完善相關工作。
一是擴大監督投訴渠道。在應用好現有投訴舉報電話59192079、12316農業綜合投訴服務平臺、投訴信箱的同時,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追溯管理手機APP建立新的投訴渠道。同時,發揮社會打假維權組織的作用,確保投訴舉報暢通。
二是建立有案必查的工作機制。通過轉辦督辦抽查等手段,加大舉報投訴案件的受理辦理效率,建立有案必受理、受理必核實、查實必處罰的工作機制。
三是實行案件投訴信息化管理。利用種業大數據平臺,建立舉報投訴案件受理辦理進展查詢平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公正和效率。
五、關于加大法律法規宣傳力度
新修訂《種子法》頒布后,農業部印發了《農業部關于貫徹實施<種子法>全面推進依法治種的通知》(農種發〔2016〕1號),對法律宣貫提出了具體要求。配合全國人大農委編寫了《種子法導讀》,與人民網等中央媒體共同推出了系列專訪,對法律精神進行了全面解讀。組織各地管理部門開展了各類培訓3000多場,組織協會、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舉辦了各類專題培訓。全國各地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多場次,印發宣傳材料近800萬份,對法律開展了廣泛宣傳。為營造種業依法行政、企業守法經營、農民合法維權的環境創造了良好條件。
為推動全面依法治種,確保法治種業深入人心,下一步農業部將進一步加大宣貫力度。
一是繼續做好普法培訓工作。組織中國種子協會及省級種子協會,對企業開展培訓,尤其是對企業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細致解讀,讓企業明白平安的底線和做強的手段。
二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持續開展好各項檢查,以執法檢查推動法律宣傳,讓廣大生產經營者充分認識到經營有責、責權相等,切實提高其守法經營和服務農民的意識。
三是提高廣大農民參與度。制作《種子法》宣傳掛圖并發放至廣大農村,做到廣大農民知法懂法用法,促進依法治種局面全面形成。
農業部
2017年9月22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部種子管理局 010-59193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