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農業項目申報指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8-08  來源:  瀏覽次數:1018
 

閩農種〔2017〕147號 
 
各市、縣(區)農業局:

根據《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實施方案》(閩農種〔2017〕106號)和《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閩財農〔2017〕40 號)的精神,我廳制定了《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農業項目申報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申報指南要求,認真做好項目申報工作。

福建省農業廳
2017年8月7日


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農業項目申報指南

一、項目名稱


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2017-2020年)農業項目。

二、總體要求


本項目按照國家“十三五”發展現代種業部署,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建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要求,以產業提升和生產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品種選育為重點,建設完善種業基礎設施,創新種業科研體制機制,推進開展聯合育種攻關,加快選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著力提升我省種業品種創新能力、供種保障能力、種業市場競爭力和服務能力,為加快我省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種業科技支撐

三、目標任務


建設農作物育種平臺、特色畜禽繁育基地、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等一批農業種業基礎設施,種業基礎進一步夯實。開展聯合育種攻關,突破種質挖掘、工程化育種、新品種創制、規模化測試、良種繁育等核心關鍵技術,培育、推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品種品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安全性、抗逆性、適應性和豐產性明顯提高,適應機械化品種比例大幅度增加,優質專用特色品種供應充足,良種覆蓋率不斷提高。項目實施期間,育成優質稻品種20個,“兩薯”品種4個,設施蔬菜品種16個,工廠化栽培食用菌品種9個,高產蛋鴨新品系和配套系各1個。建設17個以上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1個農作物品種抗性綜合鑒定中心和5個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四、實施項目


(一)優質水稻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

1.目標任務

育成2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秈稻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1)育成米質達部頒一等優質標準水稻品種4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雜交稻品種2個以上),要求早稻產量380公斤以上,中稻產量500公斤以上,晚稻產量400公斤以上,較抗倒伏,稻瘟病中抗以上產量可相應降低兩個百分點。

(2)育成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標準水稻品種16個通過省級以上審定(雜交稻品種12個以上),要求早稻產量430公斤以上,中稻產量530公斤以上,晚稻產量450公斤以上,較抗倒伏,稻瘟病中抗以上產量可相應降低兩個百分點。

(3)組織建立優質稻新品種制種面積0.7萬畝,生產優質稻種子100萬公斤。

(4)組織建立優質稻新品種高產栽培示范片50個,面積1萬畝,通過示范,輻射帶動新品種推廣100萬畝。

2.課題設置

分設4個課題進行立項申請,每個課題的目標任務:育成5個品種通過省級以上審定,其中:米質達部頒一等優質標準1個,米質達部頒二等優質標準4個;生產優質稻種子25萬公斤;建立優質稻新品種高產栽培示范片13個,面積0.25萬畝,通過示范,輻射帶動新品種推廣25萬畝。

3.建設內容

改善新品種選育條件,提高新品種選育手段的儀器設備購置、研發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利用;育種中間材料創制;新組合測配;新品種試驗、鑒定、擴繁、示范推廣與產業化開發等。

4.申報對象和條件

在省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種子企業作為課題主持單位提出申請,聯合省內相關單位成立育種攻關課題。課題組設立首席專家,課題組要求育種基礎扎實、技術力量雄厚,參加人員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由5個以上人員組成,其中首席專家從事育種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與水稻育種相關的多項科研成果。

5.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實行“前啟動后補助”資金撥付方式,每個課題資金900萬元,承擔單位經專家評審確認后,課題經費按總量60%做為課題前期啟動資金,分三年按年度撥付,40%做為課題后補助資金,在第四年按簽訂課題目標完成情況給予補助。

(二) 優質專用“兩薯” 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

1.目標任務

(1)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甘薯新品種3個,通過品種登記。要求外觀評分、食味評分均高于對照,鮮薯產量、貯存性與對照相當,抗一種以上主要病害;其中紫肉鮮食型品種要求花青素含量>10mg/100克鮮重。

(2)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菜用馬鈴薯新品種1個,通過品種登記。每100克鮮重維生素C含量大于20毫克,產量比對照相當,芽眼淺,薯皮光滑,商品薯率80%以上,抗1-2種病害。

(3)繁育種苗(薯)1200萬株(粒)

(4)育成新品種在生產上示范應用,建立優質專用新品種高產栽培示范片10個,累計示范2000畝,輻射帶動推廣15萬畝。

2.建設內容

改善新品種選育條件,提高新品種選育手段的儀器設備購置、研發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利用;育種中間材料創制;新品種雜交選育;新品種試驗、鑒定、擴繁、示范推廣與產業化開發等。

3.申報對象和條件

在省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種子企業作為課題主持單位提出申請,聯合省內相關單位成立育種攻關課題。課題組設立首席專家,課題組要求育種基礎扎實、技術力量雄厚,參加人員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由5個以上人員組成,其中首席專家從事育種工作10年以上, 并取得與兩薯育種相關多項科研成果。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實行“前啟動后補助”資金撥付方式,按1個課題申報,補助400萬元,經專家評審確認后,課題經費按總量60%做為課題前期啟動資金,分三年按年度撥付,40%做為課題后補助資金,在第四年按簽訂課題目標完成情況給予補助。

(三)設施蔬菜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

1.目標任務與課題設置

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施蔬菜品種16個通過品種登記或省級認定。分設3個課題進行立項申請。

課題一:設施番茄品種選育與產業化工程

(1)育成番茄品種6個通過品種登記。要求主要經濟性狀相當或優于進口主栽品種,其中,大果番茄畝產量 5000公斤以上,櫻桃番茄畝產量 4000公斤以上;抗青枯病,兼抗番茄花葉病毒病、黃化曲葉病毒病、疫病、葉霉病等2種以上病害,果實外觀商品性好,不易裂果,耐貯性好。

(2)在主產區的5個以上示范點進行新品種試驗示范,示范點連片10個以上單棟大棚。

(3)項目執行期內生產種子150公斤,推廣1.5萬畝,畝節本增效800元,新增效益1200萬元。

課題二:設施辣(甜)椒品種選育與產業化工程

(1)育成辣(甜)椒品種6個通過品種登記。要求主要經濟性狀相當于進口主栽品種,其中,牛角椒品種畝產量 4000公斤以上,線椒或螺絲椒品種畝產量3000公斤以上,辣度中等。甜椒品種畝產量 3500公斤以上,果型美觀,果肉厚。抗青枯病,兼抗病毒病、疫病,白星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2種以上病害。

(2)在主產區的5個以上示范點進行新品種試驗示范,示范點連片10個以上單棟大棚。

(3)項目執行期內生產種子200公斤,推廣1.5萬畝,畝節本增效800元,新增效益1200萬元。

課題三:設施茄子品種選育與產業化工程

(1)育成茄子品種4個通過省級認定,要求主要經濟性狀相當或優于進口主栽品種,果長條形,畝產量 4000公斤以上,抗青枯病、黃萎病,兼抗枯萎病。

(2)在主產區的5個以上示范點進行新品種試驗示范,示范點連片10個以上單棟大棚。

(3)項目執行期內生產種子200公斤,推廣1萬畝,畝節本增效800元,新增效益800萬元。

2.建設內容

改善新品種選育條件,提高新品種選育手段的儀器設備購置、研發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與利用;育種中間材料創制;新組合測配;新品種試驗、鑒定、擴繁、示范推廣與產業化開發等。

3.申報對象和條件

在省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種子企業作為課題主持單位提出申請,聯合省內相關單位成立育種攻關課題。課題組設立首席專家,課題組要求育種基礎扎實、技術力量雄厚,參加人員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由5個以上人員組成,其中首席專家從事育種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與蔬菜育種相關多項科研成果。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實行“前啟動后補助”資金撥付方式,設施番茄品種選育課題補助1000萬元,設施辣(甜)椒品種選育課題補助1000萬元,設施茄子品種選育課題補助600萬元,經專家評審確認后,課題經費按總量60%做為課題前期啟動資金,分三年按年度撥付,40%做為課題后補助資金,在第四年按簽訂課題目標完成情況給予補助。

(四) 特色食用菌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

1.目標任務與課題設置

育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9個通過省級認定。分設2個課題進行立項申請。

課題一:草生型食用菌品種選育與產業化工程

(1)育成蘑菇工廠化栽培專用品種2個通過省級認定,要求與主栽品種相比,在抗逆性相當的情況下,抗褐變能力顯著提高,單產提高5%以上,前三潮菇產量增加10%以上。

(2)建設良種繁育基地2個,生產優質菌種100萬瓶。

(3)組織建立新品種示范栽培骨干企業2個,示范栽培新品種20萬方米,輻射帶動新品種推廣150萬方米。可創經濟效益2400萬元。

課題二:木生型食用菌品種選育與產業化工程

(1)育成工廠化栽培專用的海鮮菇2個、金針菇、杏鮑菇和銀耳各1個品種通過省級認定,要求與主栽品種相比,在抗逆性相當的情況下,產量提高5%以上,或栽培周期縮短5%以上,或優質菇比例提高10%以上;

(2)育成具有工廠化栽培優勢的香菇和黑木耳新品種各1個。香菇要求栽培周期縮短10%以上,前三潮菇產量比常規菌株增加25%以上;黑木耳要求前二潮菇產量比常規菌株增加20%以上,流耳率降低30%~50%。

(3)建設良種繁育基地6個,生產優質菌種400萬瓶或相當的液體菌種。

(4)組織建立新品種示范栽培骨干企業8個,示范栽培新品種6.5千萬袋,輻射帶動新品種推廣4.8億袋,可創經濟效益9600萬元。

2.建設內容

收集保藏種質資源,改善種質資源保藏與良種保護條件;購置提高育種效率的有關儀器設備;研發基地配套設施建設;創制一系列高配合力親本材料和單孢菌株;新品種試驗、鑒定、擴繁、示范推廣與產業化開發等。

3.申報對象和條件

在省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擁有食用菌一級種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作為課題主持單位提出申請,聯合相關單位成立育種攻關課題。課題組設立首席專家,課題組要求育種基礎扎實、技術力量雄厚,參加人員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由5個以上人員組成,其中首席專家從事育種工作10年以上,并已取得多項科研成果。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實行“前啟動后補助”資金撥付方式,草生型食用菌品種選育課題補助230萬元,木生型食用菌品種選育課題補助770萬元,經專家評審確認后,課題經費按總量60%做為課題前期啟動資金,分三年按年度撥付,40%做為課題后補助資金,在第四年按簽訂課題目標完成情況給予補助。

(五)高產蛋鴨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

1.目標任務

選育高產蛋鴨新品系和配套系各1個,其中:高產蛋鴨新品系要求蛋粒適中(每枚蛋重70克左右),500日齡產蛋數330枚左右,產蛋重22千克左右,飼料轉化率2.8:1左右;高產蛋鴨配套系要求500日齡產蛋數340枚以上,產蛋重25千克以上,飼料轉化率2.65:1,申請國家配套系審定。

2.建設內容

新建家系舍、種鴨舍3000m2;配套家系欄、個體籠及育種相關的設施設備。

3.申報對象和條件

在省內注冊具有法人資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種禽企事業作為課題主持單位提出申請,聯合相關單位成立育種攻關課題。課題組設立首席專家,課題組要求育種基礎扎實、技術力量雄厚,參加人員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由5個以上人員組成,其中首席專家從事育種工作10年以上,并取得多項科研成果。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實行“前啟動后補助”資金撥付方式,按1個課題申報,補助400萬元,經專家評審確認后,課題經費按總量60%做為課題前期啟動資金,分三年按年度撥付,40%做為課題后補助資金,在第四年按簽訂課題目標完成情況給予補助。

(六)優質肉牛良種繁育與產業化工程

1.建設目標

新增3000頭優質肉牛,基礎母牛群年存欄達5000頭以上。

2.建設內容

新建隔離牛舍4000m2,配套繁殖育種室、獸醫防疫室、飼草棚、糞便污水處理區及相關設施設備。

3.申報對象和條件

項目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承擔。項目承擔單位存欄核心基礎母牛群300頭以上。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項目建設補助資金安排500萬元,項目實行“先建后補”,根據年度項目建設內容和建設進度分三年撥付。

(七)高產蛋雞良種繁育與產業化工程

1.建設目標

新增存6萬套父母代種雞,年供種能力達到800萬羽以上商品代蛋雞。

2.建設內容

新建育雛育成舍1200m2,種雞舍4000m2,配套育雛育成籠6萬套,本交籠6萬套及環保水電等基礎設施。

3.申報對象和條件

項目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單位承擔。項目承擔單位年存欄父母代種雞5萬套以上,年供種能力400萬羽以上商品代蛋雞。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項目建設補助資金安排1000萬元,項目實行“先建后補”,根據年度項目建設內容和建設進度分三年撥付。

(八)種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1.建設目標

健全品種試驗網絡,建立穩定的省級新品種試驗基地,完善試驗、示范推廣基礎條件,提高品種試驗質量和示范推廣的能力,加快農作物品種審定和示范推廣步伐,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強化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提升種子質量檢測能力。建設17個以上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1個農作物品種抗性綜合鑒定中心和5個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

2.建設內容

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內容:試驗用地土地租賃,土壤改良,田埂、排灌、網室、防鳥、防鼠等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品種試驗所需的考種室、掛藏室和曬場建設,相關農機具及儀器設備購置等。

農作物品種抗性綜合鑒定中心建設內容:試驗用地土地租賃;建設可控(控溫、控濕、控光)的封閉式溫(網)室的多種作物抗性鑒定中心圃;作物病原菌分離、鑒定、保存與培養的試驗室;建設省內4個抗性鑒定田間溫網)室的輔助圃。

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內容: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改造及購置相關檢測儀器設備。

3.申報對象和條件

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由承擔省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任務的單位申報,要求具有試驗用地20畝以上,且試驗用地為自有或穩定租賃10年以上,能保證長期不改變試驗用途,代表當地生產水平,地勢平坦,肥力均勻,排灌方便。

農作物品種抗性綜合鑒定中心: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牽頭,組織承擔省級水稻品種稻瘟病抗性田間鑒定的單位聯合申報。

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由設區市種子管理站申報,已獲得國家同類建設項目支持的不再申報,并要求實驗室面積達100平方米以上。

4.資金補助方式和標準

該項目資金安排總額為2500萬元,分三年安排,分批立項。2017-2019年種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每年安排800萬元左右,2017年擬安排6個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項目,2個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其中:每個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資金補助100萬元左右,每個區域性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建設資金補助80萬元左右。2018年、2019年項目建設計劃與申報要求屆時另行通知。項目實行當年立項,當年實施,建設年限一年。項目資金分二批下達,即項目立項后,資金先預撥80%,待驗收合格后再撥付剩余的20%。

五、申報程序和有關要求


(一)申報程序

申報單位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報送項目申報文本文件。有關市、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聯合財政部門根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本項目指南的要求,對本地區申報單位報送的項目材料進行初步審核,并聯文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報送項目申請立項報告及項目申報材料。省屬單位向省農業廳和省財政廳直接申報項目材料。申報單位應保證申報材料的真實性,不得以虛報、偽造等手段騙取專項資金。

(二)申報材料要求

1.項目申報資料

(1)農業良種重大科研育種攻關與產業化工程項目(包括項目1- 5)

項目申報材料:申報請示文件、項目申報書(格式見附件1)

(2)特色畜禽良種繁育與產業化工程項目(包括項目6-7)

項目申報材料:申報請示文件、項目申報書(格式見附件2)

項目可研報告、相關人員和機構的資格證書復印件。

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附上相應材料復印件或說明材料,包括:①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證明(項目建設單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須具備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登記并取得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人營業執照);②現有土地使用證明或土地租用協議;③項目建設所需土地使用證明、項目用地預審意見;④規劃部門規劃意見書以及環保部門環評批復;⑤申報項目在擬建地點的規劃設計平面圖;⑥有關配套條件或技術成果證明,承擔項目的條件證明。

項目申報單位為企業的還需出具以下文件: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企業年檢證明文件(須加蓋工商印章);企業財務報表;企業基本賬戶開戶行出具的近期存款證明及資信等級證明。

(3)種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項目申報材料:申報請示文件、項目申報書(格式見附件3)、項目可研(初設)報告。

其中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和農作物品種抗性綜合鑒定中心項目可研(初設)報告需具有資質單位編寫,項目可研(初設)報告應包括:項目摘要、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項目承擔單位的基本情況、項目建設目標、項目建設內容、投資概算、建設期限和實施的進度安排、招標方案等內容,同時還需附自有土地證明或10年以上土地租用協議等有關證明。

2.材料打印裝訂

申報材料統一使用A4紙打印和復印(一式三份),請勿使用文件夾裝訂。申報材料按項目申報請示文件、項目申報書、相關附件的順序要求裝訂。

六、其他

(一)報送時間:申報截止2017年8月25日前,逾期不予受理。

(二)聯系方式: 省農業廳計財處,聯 系 人:劉歡,聯系電話:0591-87839984;福建省種子管理總站,聯 系 人:鄭旋,地址:福州市冶山路24號省農業廳(農辦)5號辦公樓,聯系電話:0591-87826064,電子郵箱:zhx1964@163.com;福建省畜牧總站,聯系 人:寇濤,地址:福州市華林路123號省農業廳(農辦)3號辦公樓,聯系電話:0591-87711703,電子郵箱:koutao91526@163.com。

附件:1.

2.

3.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