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7年07月06日 06 版)
據北京市植物保護站6月初藜麥種植點調查顯示,北京郊區在藜麥種植田發現甜菜筒喙象成蟲,而且藜麥莖稈上出現大量產卵孔,表明目前甜菜筒喙象已經進入當年一代成蟲盛發期。
甜菜筒喙象防治適期應為越冬代成蟲出土盛期和當年一代成蟲產卵盛期,且應以防治成蟲為主。早春雜草是藜麥甜菜筒喙象的先期寄主,后期又成為其較安全的化蛹場所,因此鏟除并徹底銷毀田邊地頭的雜草,尤其是藜麥田周邊100米以內的藜科、莧科、蓼科的雜草,可以顯著減少藜麥田甜菜筒喙象的蟲口數量。
此外,適時冬耕冬灌也可明顯降低越冬成蟲的蟲口基數,減輕來年的為害。一代成蟲出現數量較多時,利用其產卵習性和假死習性,以高效氯氰菊酯和康寬噴霧防治。高效氯氰菊酯一般使用4.5%的劑型或5%的劑型1500~2000倍液,或10%的劑型或100克/升乳油3000~4000倍液,在莖稈上及莖基部周邊10cm均勻噴霧。康寬每畝用15毫升,畝用水量為45公斤,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常規噴霧。該農藥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在田間作業中用彌霧或細噴霧效果更好。當氣溫高、田間蒸發量大時,應選擇早上8點以前、下午5點以后用藥,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用藥量,也可以更好地增加作物的受藥液量和滲透性,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高效氯氰菊酯沒有內吸作用,噴霧時必須均勻、周到,安全采收間隔期一般為10天。對魚、蜜蜂和家蠶有毒,不能在蜂場和桑園內及其周圍使用,并避免藥液污染魚塘、河流等水域。為避免農藥抗藥性的產生,一季作物或一種害蟲宜使用2~3次。 張金良岳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