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蘆曉春
新品種的選育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南繁可大大加快新品種的選育進程。記者從北京市農業局了解到,針對海南氣候特點,北京市科研育種單位建立了主要蔬菜南繁加代育種技術體系,南繁加代效率提高2倍以上。目前,北京通過南繁已選育出“中椒105”“京欣”系列西瓜、“京秋4號”大白菜、“中農38號”黃瓜、IVF1301加工番茄等一大批優良蔬菜新品種。
辣椒選育出中椒系列辣椒新品種10余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400萬畝。其中“中椒105”辣椒品種,是最新育成的中早熟甜椒雜交一代品種。該品種生長勢強,連續結果性好,品質優良,果肉脆甜并具有較強的耐熱、耐寒和抗病性,每公頃產量約60~70噸,尤其突出的是在中后期仍能保持較高掛果率和果實商品性,在廣東、海南等地區試種引起很大反響。
“京欣2號”是我國保護地西瓜主產區的第一大品種,是第一個獲得品種保護權的西瓜品種,選后經過了省審和國審,并獲得植物新品種權。2012~2013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唯一西瓜主導品種。該品種在華北、華東等保護地西瓜主產區占有率在60%以上,帶動了我國保護地西瓜品種的更新換代。
大白菜選育出以“京秋4號”“京春娃3號”為代表的大白菜系列品種,分別于2012和2013年通過北京農作物品種審定,為農業部主推品種,年推廣面積達500余萬畝,約占全國15%的市場份額,約占華北地區35%的市場份額,完成了北京市秋播大白菜品種四次換代。
西葫蘆選育出代表性品種“京葫36”,在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甘肅、新疆等地冬季溫室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該品種的育成和推廣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壟斷我國西葫蘆高端品種的格局。
番茄選育出IVF1301、1305、3302、5315等優質適合機械化采收的加工番茄新品種,年推廣面積20萬畝以上。選育出鮮食番茄品種8個,已經在生產上示范推廣。
黃瓜選育出“中農38號”等中農系列黃瓜新品種11個,在全國27個省(市、區)累計推廣650萬畝,累計增加經濟效益86.86億元,獲得2015年度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利用南繁,北京市在蔬菜繁育技術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已開展了主要蔬菜原種和雜交種加代繁育技術研發,制定了蔬菜作物良種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設了穩定的蔬菜原種及雜交種繁育基地,建立了南繁蔬菜種傳病害和質量檢測技術體系,完善并提高了蔬菜種子健康度和活力的種子處理技術,保證了蔬菜種子的健康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