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講,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產品中各種有害物質殘留量符合國家衛生安全標準的蔬菜,即達到“一不含有(高毒、高殘留農藥),四(常規農藥、重金屬、硝酸鹽、病原微生物)不超標”要求的蔬菜產品。植保問題是發展無公害生產的技術瓶頸,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施蔬菜病蟲無害化治理,將其為害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和確保農藥殘留不超標,其要點是:
一、優化蔬菜生產條件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選在離工廠、醫院等污染源 3 000 m 以外,農田灌溉水、土壤、大氣、生活飲用水、水土保持等環境質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基地最好選在土地連片,運輸方便,同時合理規劃,創造一個優質的生產生態環境。
二、做好植物檢疫,控制檢疫性害蟲發生與傳播。
三、強化農業防治、生態控害技術
根據蔬菜生長、生境與有害生物發生三者相互制約關系,通過改進栽培技術,優化蔬菜田生態環境,創造有利蔬菜生長發育、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為害的環境條件。
(一)選用優良抗(耐)病蟲品種。
(二)土壤及種子消毒。
(三)培育無病蟲壯苗,包括抗性嫁接育苗等。
(四)合理間套輪作。
(五)合理水肥管理。
(六)加強田間管理,清潔菜園。
四、突出應用物理、生物防治技術
(一)用頻振式殺蟲燈、糖醋盆、黃色生態粘蟲板等誘殺害蟲。用防蟲網阻隔害蟲侵入為害。利用陽光高溫塑料薄膜覆蓋悶殺土壤病蟲。
(二)保護菜園自然天敵,人工繁殖或引進赤眼峰、瓢蟲等天敵來控制害蟲。
(三)利用 Bt 、阿維菌素、白僵菌等微生物農藥防治害蟲、害螨。利用魚藤酮、煙堿、除蟲菊素等植物性殺蟲劑和米螨、卡死克、抑太保等昆蟲激素類農藥防治害蟲。
(四)利用抗霉菌素 ( 農抗 120) 、武夷菌素、新植霉素、木霉菌、枯草桿菌等抗生素或生物制劑防治病害。
五、合理運用化學防治技術
(一)按國家有關規定,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二)加強病蟲測報,掌握防治適期。
(三)選用經濟、高效、安全、高效、低殘留農藥,對癥下藥并科學地交替、輪換使用。
(四)講究施藥技術。
(五)嚴格按規定控制農藥的使用濃度、使用量、劑型、使用次數、使用方式并依法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
六、加強動態監測,嚴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
采用農藥殘毒快速檢測方法對蔬菜產品實行生產至上市全程防污動態監測,層層把關,菜農不用禁用農藥、不超標準用藥,對用藥關鍵環節、有疑問環節及上市前 3 個環節實施防污動態監測,嚴防“毒菜”產生和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