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是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是糧食的“糧食”,2016年我國化肥產量達到7004.92萬噸(折純量),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同時也應看到,化肥長期、大量、無序地使用不僅增加了農業成本,也嚴重污染了空氣、土壤、水等自然生態系統。
當前,我國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正向著綠色、高效的方向發展。化肥行業也要順應這一趨勢,改進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
近日,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指導下,多家單位聯合發起的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啟動會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化肥行業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肥料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去產能、補短板,提質量。
實際上,關于化肥的使用,國家早就給出了明確方向:減少使用量,提高使用效率。2015年,農業部出臺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從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從實施情況來看,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減少,部分省份實現了負增長。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肥料產業的支撐,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肥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由單純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農業部將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控制研究,主攻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引導化肥企業提高農化服務水平,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
化肥產業是一個產業鏈條長,且各環節關聯度很高的行業。“因此,化肥行業必須改變過去企業單打獨斗的局面,全面樹立大聯合、大協作、大發展的理念。通過集聚行業優勢資源和開展上下游聯合協作,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化肥產業供給側質量和效率。”金正大集團董事長萬連步表示。
如何保障化肥的有效利用,確保化肥零增長目標順利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