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趙玉芹
近日,西藏自治區發布了新品種方面的新數據,歷時19年選育出的青稞新品種“藏青2000”,自2013年至今在西藏的推廣面積已經占到當地青稞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2016年更是突破了100萬畝。
經過上千年的自然環境選擇,青稞成為青藏高原特有糧食作物,是西藏種植面積最大、產量占糧食作物比重最高的農作物,是藏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糧食。如何在青稞品種上做文章,提高藏區的糧食產量?據西藏自治區農科院院長尼瑪扎西介紹,“藏青2000”比常規種植的青稞品種增產50斤以上。2016年“藏青2000”推廣100.55萬畝,對青稞增產貢獻達2.56萬噸。
“‘藏青2000’在貧困鄉村推廣種植中推動了精準扶貧工作,青稞的大幅增產解決了口糧問題,實現了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尼瑪扎西表示。據了解,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在昌都市建立了青稞良種繁育供種基地,從今年開始昌都市將實現青稞良種自主生產、自我供給。
作為近年來涌現出的優秀品種,“藏青2000”除了在西藏廣泛種植,四川、甘肅等省的高原地區也在積極推廣。青稞種植不僅直接帶動了增產增收,而且青稞加工成高原綠色產品之后的經濟效益也隨之成倍增長。
據了解,目前全國青稞種植主要分布在五省藏區,種植面積約500萬畝,而西藏青稞常年種植面積保持在360萬畝,占全國青稞種植面積的72%,是全國最大的青稞集中種植區。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負責人介紹,在2013年至2015年,西藏把“藏青2000”青稞新品種示范推廣列為重大專項給予重點支持,先后投入資金5000萬元。“十三五”期間,西藏將實施青稞種質創新與分子育種、特色家畜選育與健康養殖、牧草種質改良與利用等5個科技重大專項,每個專項每年投入在1000萬元左右,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