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記者 許俊仟
正是春耕備耕時節,種子銷售使用進入旺季,種子質量問題卻也多發。近期,廣東省農業廳公布《關于開展農資打假促春耕執法利劍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今年3-4月在全省開展農資打假促春耕執法利劍行動。《通知》明確,種子執法監管將會加強。
據悉,強化種子執法監管,將以玉米、蔬菜、水稻種子為重點,以種子經銷集散地、制種基地和案件高發地為重點區域,加強種子市場執法檢查,清理整頓種子生產經營主體,重點檢查企業持證資質條件、生產經營證照、檔案、臺賬、種子標簽等,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生產經營種子、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無證制種等違法行為,保障春耕用種安全。
種子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其優劣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豐歉,與農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然而,近年來,仍有少數不良種子商販銷售假冒偽劣種子,坑農害農事件不時發生。3月12日,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公布了一起農資維權案例,福州市某公司因銷售雜交瓠種子收入4萬多元,結果卻因該批種子涉嫌有假賠了50多萬元。
據介紹,該省南平市建甌市小松鎮李園、湖頭四個村的張望景等160戶種植戶,去年1到2月份間以每包(10g)12元的價格,從建甌市金土地種子行購買了福州金銘種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雜交瓠種子3422包。但種下雜交瓠后,他們發現自家菜園里的雜交瓠不僅比起去年的個小,還有枯死現象,由于秧苗無法補救,于是向建甌市消委會投訴,經消委會組織調查、調解,最終農戶得到了賠償。
山東貴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武合講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售賣的假種子主要以假冒偽劣種子和侵犯品種權種子為主,為避免買到假種子,農戶購買種子時要選擇從事種子銷售的主渠道單位或信譽度比較好的公司,購買時注意開單據,下種后包裝袋不要丟,日后出現質量問題可作證明。如果買到了假種子,要及時到當地種子管理局舉報,也可以打12315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