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是番茄重要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在赤峰地區這個季節如果管理不當,及易造成病害流行,晚疫病也是番茄產量危害較重的病害之一,如果發生晚疫病不能及時控制,一般可減產30%,嚴重時可減產70%,甚至可以造成絕收,是一個及具危害性的一種病害。當溫室內低溫高濕時病害易流行,栽培管理中偏氮,底肥不足,陰雨天,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等利于該病發生。
1、危害癥狀:該病一般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同時也能危害莖部,苗期、成株均可發生。幼苗染病,葉片上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葉腋處病斑黑褐,病斑由葉片向主莖擴展,造成莖變細并呈黑褐色,致幼苗萎蔫與倒折,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產生稀疏白霉。成株期染病多在番茄坐果后開始發病,也侵染葉片、葉柄、莖和青果,葉片受侵染多在中下部葉片葉尖或葉緣出現不規則形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很快變成褐色,病健交界不明顯。溫度高,濕度大持續時間長時病斑上產生稀疏白霧。濕度大時病葉腐爛,病斑擴展后變灰褐色至灰黑色呈濕腐狀,空氣干燥時病部青白色,后變褐或干枯破裂。葉柄、莖稈染病,產生不規形褐色大斑,略凹陷,邊緣不清晰,致腐爛或折斷。花器、花蕾染病產生褐色至暗褐色病變。青果染病,果實果肩部表面產生暗綠色近圓形污斑,后變褐稍凹陷,病斑邊緣明顯,有不規則云紋,有時波及半個果實,濕度大時病果表面產生稀疏白霧,病果初期硬,不腐爛,后期腐爛迅速,別于早疫病、病毒病。
2、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優良番茄品種。選栽植形直立,葉片厚小,茸毛多的品種。
(2)茄科蔬菜收獲后,要徹底清除病殘體、病果,以減少初侵染源。
(3)適時輪作。
(4)從苗期開始要嚴格控制低溫高濕條件出現,及時通風排濕,合理澆水與排澇,選用無滴膜,合理密植,改善株間光照條件,及時清理病殘體,增施磷鉀肥,防止早衰,對基肥和追肥中所施有機肥料,都要經過發酵充分腐熟。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以減少菌源。
(5)采用生態和農業調控技術,生產上針對該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流行的特點,通過控制溫室內溫度,縮短結露持續時間可控制該病流行。冬春保護地溫度10~25℃,濕度在75~90%變化時易發病,生產上采用通風散濕提高棚溫防其發病,當晴天上午溫度升至28~30℃時,要馬上關閉通風口,保持夜溫不低于15℃,大大減少結露量和結露持續時間,就可減輕發病。
(6)藥劑防治。發現中心病株后及時拔除,全田噴灑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4000倍液,此外還可以選用10%氰霜唑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30%壬菌銅微乳劑400倍液。每隔5~7天一次,連續噴施2~3次。病害發生嚴重時可用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灌根,每畝地用300公斤藥液灌根,每7天左右一次,連灌2~3次。無論是噴霧還是灌根,不能長時間單一使用一種藥液進行防治,應各種藥物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7)保護地可選用粉塵劑和煙霧劑,如選用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噴粉1.5~2公斤,隔7天一次,連防3~4次。也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用藥150~200克,連熏2~3次。此外發現莖部或葉柄染病的可用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或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150倍液涂抺發病處,可明顯壓低菌源數量。值得一提的是,在低溫高濕的情況下,提倡使用粉塵劑或煙霧劑,因使用粉塵劑和煙霧劑可有效降低溫室內的濕度,從而減輕晚疫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