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日報 》( 2016年12月08日 06 版)
“今年桃子長得可好了,平均一棵產果80斤。”近日,北京市大興區綠園天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志旭高興地告訴筆者,“全都是應用中草藥田間管理種植的有機桃,每畝可賺6萬元呢。”
將中醫藥科學應用在田間管理,正是張志旭的“土發明”。愛思考的他,自中醫藥大學畢業后,就一直研究中草藥和農作物配合種植減藥提質的方法。“我堅持進行了4年試驗,終于研制成功并獲得國家專利。今年,社里680畝桃樹都使用了該方法。”張志旭表示。
中草藥是怎樣變成田間“法寶”的呢?“簡單說,就是以中草藥湯劑代替農藥,既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又避免了因農藥濫用導致的病蟲抗藥性增強、土壤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張志旭介紹說,“具體做法是,在林下種植薄荷、檳榔、金銀花等中草藥,并在其成熟后采摘,按照配方比例熬制藥汁噴灑在桃樹上,從而達到驅蟲的目的。這正是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種生產因素的有效循環,不打破生物循環鏈方式,是目前較為科學的有機農產品種植模式。” 唐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