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國鳳
今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畜牧工作站創新工作機制、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將全株玉米青貯加工作為重點,扭轉了以風干秸稈和秸稈黃貯為主的秸稈加工利用格局。據最新調查顯示,2016年,全區全株玉米青貯加工調制總量達到235萬噸(較2015年增長16.3%),占飼草加工調制總量的65.8%,實現了優質飼草加工利用新突破。
全株玉米青貯作為家畜優質的粗飼料,在促進草畜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示范和推廣,寧夏在全區建立了青貯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收獲、調制和飼喂技術體系,一方面篩選推廣了青貯新品種。在全區推廣種植了正大12、金剛50、新飼玉12等6個糧飼兼用和青貯專用玉米品種,種植面積達到86.5萬畝,較2015年增加49.6%;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機械化水平。引黃灌區普遍使用大型青貯聯合收割機開展了青貯玉米適時收獲,機械化收獲面積達到61萬畝,占青貯玉米種植總面積的95%以上。中南部地區機械化收獲面積占種植總面積的50%以上,較上年增加了15個百分點以上,大型青貯收獲機械的使用,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青貯質量。同時,畜牧工作站在全區規模養殖場開展了全株玉米青貯加工調制和利用關鍵技術巡回指導和入戶服務,奶牛場全株玉米青貯普及率達到100%,居全國前列,在肉牛場和肉羊場的技術推廣度分別達到64.2%和31.2%。
通過青貯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收獲、調制和飼喂技術集成示范和推廣,全區全株玉米青貯制作量連年遞增,由2000年的2萬噸,增加到目前的235萬噸,增加了117倍。奶牛生產核心區加工的優質全株玉米青貯干物質達到30%~35%、淀粉含量≥28%、中性洗滌纖維≤45%、籽粒比例40%~45%,青貯飼料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