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lin)種業(ye)商務(wu)網(wang)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pai)名推廣(guang)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小麥抗旱增產技術要領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0-28  來源:河北農業技術推廣網  瀏覽次數:37
 
 
      旱地小麥因干旱缺水,供肥供水能力差,產量低而不穩,但卻蘊藏著很大的增產潛力。那么,如何提高旱地小麥產量呢?   
 
      1、深淺輪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層,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進根系下扎和擴大根系吸收范圍,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時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墑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著耙實、耬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會因土壤不實而嚴重失墑。實踐證明,旱地小麥在3—4年時間里,遇足墑深耕一年,以后淺耕2—3年,既能達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墑的機會,是旱麥增產的重要措施。  
 
      2、增施肥料,以肥調水。旱地麥田要盡量多施有機肥,配方施足無機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塊,每畝可施有機肥2500—3000千克,碳銨和過磷酸鈣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適量鉀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內連續畝施標準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旱地高產麥田,可采取“一炮轟”的施肥方法,即將全部肥料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適當深施,磷肥淺施,以利培育冬前壯苗。  
 
      3、選用良種,以種濟水。抗旱品種多具有根系發達,葉片窄狹,表皮厚,氣孔小,呼吸強度及蒸騰作用弱,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等特點,能較好地適應缺水少肥的旱地環境;據各地對比調查,種植抗旱品種比種植不抗旱的品種,一般增產20%—30%。 
 
      4、適時適量播種,以苗(株)節水。旱地小麥群體自動調節能力差,其適宜的播種期和播種量范圍相應地比水澆地小麥要窄;通過適時、適量播種,建立苗、株、穗、粒合理的節水省肥型的群體結構,是旱麥增產的中心環節。實踐證明,冬性品種應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6℃—18℃ 時播種,這樣,可以保證冬前0℃以上有效積溫,主莖葉達到6—8片;弱冬性品種可適當晚播3—5天。在適宜的播種期范圍內,每畝基本苗控制在15萬株左右,播種偏早的減少1—2萬株,播種偏晚的增加2—3萬株,晚茬麥可增加到20—25萬株;冬前畝莖數一般要控制在最后成穗數的2—2.5 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