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脫毒甘薯高產優質栽培技術規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3-28  來源:福建省上杭縣農業局  作者:呂榮海  瀏覽次數:290
 

    脫毒甘薯具有發棵早、分枝多、長勢旺、結薯多、薯塊整齊、表皮光滑、少龜裂、皮色純正、無黑色斑塊等優點,一般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比非脫毒薯增產20-30%。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良種,適時更換。選擇高產優質的脫毒良種如龍巖7-3、龍薯3號、1號,巖薯5號、金山57等。甘薯一般用無性繁殖,感染病毒以后通過薯塊薯苗傳遞給后代,并可不斷增殖積累,導致生產性能下降,種性退化,因此在大田開放環境栽培中,必須適時更換脫毒種苗,脫毒甘薯的利用代數一般為3代,種植3代后應及時更換。

    2、深翻曬白,搶墑整地。整畦前應進行深翻、曬白。前作為早稻的,在早稻乳熟期后實行間歇灌水,黃熟后烤田,收獲后趁土壤持水量在75%以上犁地整畦。

    3、小畦密植,壯苗淺栽。按85或90cm兩犁開溝(田邊地畦則距田埂42.5或45cm兩犁開溝),溝內每畝施鮮稻草750kg,菜子餅30kg,過磷酸鈣12kg,硫酸鉀8.5kg坑心肥后覆以四犁成畦。按20或25cm株距插植薯苗,每畝插足3300—3500株(叢)。薯苗要短壯頂苗及頂段下一段苗,每段苗有成熟葉節4個,葉節根點未萌發。苗地剪苗前7-10天畝氯化鉀5-6kg,防止偏氮缺鉀徒長。

    4、科學施肥,提高肥效。催苗肥:薯苗插植后7—10天畝用尿素3.8kg、過磷酸鈣7.4kg、硫酸鉀7.5kg、益微增產菌20—30克,用水稀釋按株澆施。

    夾邊肥:插后20天至25天,薯蔓已有1—2個分枝,根系基本形成,塊根數陸續已定,莖葉轉入旺長,塊根逐漸開始膨大,這時甘薯要求畦內通氣良好、日溫較高、濕度適宜,肥料充足,為此應及時曬白松土,結合重施夾邊肥。選晴天,將距薯蔓頭6—8cm以外畦土用犁翻開,施夾邊肥,畝用菜子餅40kg(經發酵漚熟)、45%三元素復合肥20kg,硫酸鉀10kg,或者人糞尿400kg、菜子餅(發酵)30kg,45%三元復合肥14kg,硫酸鉀13.5kg,施后培土成畦(但不宜將藤頭蓋住)。并用益微增產菌20—30克,十元素硼肥250克、50%多菌靈150克,或硼砂150g、20%龍克菌150ml,用50至60kg,清水稀釋噴霧。

    裂縫肥:插植80天后薯塊開始迅速膨大,畦面出現裂縫,為保持莖葉高光合作用,并將光合產物迅速輸往薯塊,應及時畝用農家糞肥400kg、硫酸鉀8kg、分二次(即80—85天,95—100天)用水稀釋后于畦面澆施,葉面鋪以噴施磷酸二氫鉀120克、十元素硼肥250克、益微增產菌20—30克。

    5、科學管水、防旱排漬。水管原則是濕潤發根活稞,溝干畦潤結薯、防旱又防漬。插植后及時澆定苗水,禁止淹水造成畦土板結。插后20—70天甘薯分枝結薯,根系發達,吸肥力強,莖葉生長旺,對土壤水肥要求大,管理技術上要以促為主,促控結合。施夾邊肥前以干為主,中耕除草施夾邊肥后灌夾邊肥水,灌水以跑溝水為主,切忌淹灌。莖蔓節上經常長出不定根,因此在此期間結合曬白松土施肥適時提蔓2—3次,不搞翻蔓。插后90—100天(相當于寒露邊),天氣漸涼,晝夜溫差大,甘薯莖葉生長轉慢,薯塊迅速膨大,此期間畦內松疏濕潤是關鍵,但不宜過濕,所以在干旱情況下要及時灌跑溝水,但禁用淹灌。

    6、藤蔓管理。管理原則是提蔓不翻蔓,夾邊肥施前將蔓翻至畦頂,施肥結束后應將蔓順勢理好,在甘薯整個生長期視蔓長勢及降雨情況,提蔓2—4次,每次提蔓務必提到藤頭,但切勿把蔓拉斷。

    7、調控結合,綜合防治病蟲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是人類對付病蟲害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化學農藥進行防治的觀念。綜合防治首先應考慮甘薯有對病蟲害的抗性的應變能力,在做好內部調控甘薯微生態環境,外部調控利用天敵因子和其他可以利用環境因子實現提高甘薯抗病抗蟲能力的基礎上(即做好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工作),輔以化學殺蟲滅菌劑控制病蟲危害,提高甘薯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防治苦絲病、蔓割病:在插植后5—7、20—25、80—85天分別畝用增產菌20—30克,十元素硼肥250克(或硼砂100克),50%多菌靈150克,米醋150ml,兌水50千克噴霧;

    防治細菌性黑腐病:在用20%龍克菌600倍液浸苗5—10分鐘后再插植的基礎上,于病害發生初始期畝用5%菌毒清150—200毫升或20%龍克菌150毫升,兌水180kg粗霧噴藤頭(50—60毫升/株)。

    防治小象鼻蟲:抓好7月中旬(小暑后大暑前),9月上旬(白露前后)及10月上中旬(寒露后霜降前),分別畝用50%辛硫磷150ml,90%敵百蟲50g、兌水60—70kg,粗霧噴藤頭或用小象蟲專用性誘劑誘殺雄蟲。

    防治卷葉蟲及斜紋夜蛾:在幼蟲2—3齡期畝用“Bt—781”150—200克、殺滅菊酯25ml,兌水50kg噴霧或“BtA”150—200克,兌水60kg噴霧。

    8、適時挖收,分級貯藏。根據甘薯長勢長相和加工要求,當藤蔓生長點生長緩慢,葉片出現快速衰老,工廠急需原料則分期分批挖收。薯塊挖起后先在原畦上暴曬再摘下薯塊,按薯塊重量分大、中、小薯收藏加工。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