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20日電(記者方列)生產銷售糧食作物種子需要嚴格的資質認證和質量規范,而41歲的安徽人陳某卻將自家土地上產出的普通小麥當做種子出售,險些釀成農民重大經濟損失,目前陳某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被刑事拘留。
今年9月下旬,嘉興海寧市的一些種植大戶發現,自己的小麥種子好像不大對頭。這個情況引起了海寧農經部門及海寧警方的注意,經過調查取證,原來這批小麥種子竟然是偽劣種子。據調查,這批小麥種子的外包裝十分“山寨”,只寫了“小麥種子”幾個大字和一個手機號碼,但沒有標明批號、含水量、發芽率等產品信息,而且外包裝上的手機號碼根本打不通。
據了解,作為農作物種子,流向市場的要求非常嚴格,烘干后先要精選,然后再檢驗檢疫,在外包裝上都要寫明批次、批號,這樣主要是為了發現種子有問題后可以迅速找到提供種子的單位或公司。
10月13日,辦案民警根據前期偵查獲取的線索,在海寧袁花鎮賓館門口抓獲涉案嫌疑人陳某,同時查獲40噸已經流入市場及尚未來得及賣出去的“山寨”小麥種子。
據陳某稱,他在安徽承包了大量土地用來種植小麥,這批小麥種子都是自家土地上產出的,主要流向安徽和浙江海寧、海鹽等地,價格每斤1.8元左右,比正常的小麥種子便宜兩三角錢。偽劣種子都是通過老鄉介紹老鄉的方式售賣,陳某沒有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他將種子簡單烘干處理后就直接賣出。
“我也知道這樣做不正規,沒有檢驗檢疫的種子如果有病菌,是比較麻煩的,因為每個地方的氣候、土壤都不一樣。”陳某說。
一名種植大戶說,幸虧警方及時查出真相,否則將這些問題種子播撒下去,肯定會帶來很大的損失,而且到時都難以找到人索賠。
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