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甜、糯玉米品種推薦
一、甜玉米推薦品種
2010-2014年,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對從全國及部分國際公司征集到的甜玉米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在篩選試驗的基礎上,每年對廣東的主導品種和應用面積大、區試或生產試驗中表現突出的10個新品種進行增加1000株/畝的雙密度、三重復鑒定試驗。5年累計種植篩選品種218個,耐密鑒定品種50個。品種鑒定主要以產量為主,兼顧商品外觀(禿頂、長度等)。其中品種篩選試驗通過測產、食用品質鑒定,種植密度3400株/畝;耐密抗逆鑒定試驗密度為3400株/畝和4400株/畝,考察指標為產量、密度增加后產量和商品性變化情況,篩選鑒定結果如下。
表1 2010-2014年篩選試驗中表現較好的品種
|
時間
|
品 種
|
|
2010年
|
新美夏珍、粵甜10號、正甜68、田蜜2號和粵甜16號
|
|
2011年
|
粵甜20號、粵甜23號、仲甜2號、錦田10號、先甜5號和田蜜3號
|
|
2012年
|
粵甜16號、新美夏珍、SC11002,粵珍5號,聚寶8號,粵甜22號
|
|
2013年
|
粵甜18號、先甜5號、華寶甜8號、粵甜16號和粵甜22號
|
|
2014年
|
夏蜜、中甜300、粵甜27號、金風13號、金冠218、佛甜2號、更鮮甜1號和新美甜308
|
|
時間
|
品 種
|
|
2010年
|
粵甜16號、正甜68、華寶甜8號、粵甜13號
|
|
2011年
|
金鑲玉、粵甜22號、粵甜16號、粵甜13號
|
|
2012年
|
華寶甜8號、金銀粟2號、粵甜13號、粵甜16號
|
|
2013年
|
瑞珍、粵甜27號、華寶甜8號、新美夏珍、華美甜8號
|
|
2014年
|
粵甜27號、粵甜16號、粵甜22號、正甜68等,其中粵甜27號表現最為突出
|
表1、2的篩選結果表明:粵甜16號、華寶甜8號、新美夏珍、正甜68、粵甜13號等品種表現穩定,粵甜27號現正參加國家和廣東省的甜玉米區試,不僅產量高,同時表現出較強的耐陰雨寡照特性。
|
時間
|
品 種
|
|
2010年
|
渝糯7號、浙糯玉4號、蘇玉糯11、浙糯玉3號、蘇玉糯2號
|
|
2011年
|
蘇玉糯202、渝糯7號、京紫糯218、浙糯玉5號、蘇玉糯2號
|
|
2012年
|
蘇玉糯202、渝糯7號、浙糯玉5號、蘇玉糯14、浙糯玉4號
|
|
2013年
|
美玉8號、渝糯7號、浙甜糯615、浙糯玉6號、蘇花糯2號
|
|
2014年
|
渝糯930、浙糯玉615、美玉糯16號、蘇玉糯202、京紫糯218
|
|
時間
|
品 種
|
|
2010年
|
浙糯玉4號、渝糯7號、燕禾金2005、紫色糯
|
|
2011年
|
渝糯7號、浙糯玉5號、蘇玉糯2號、京紫糯218
|
|
2012年
|
渝糯7號、京科糯2000、浙糯玉5號、燕禾金2005
|
|
2013年
|
浙甜糯615、京科糯2000、渝糯7號、黑甜糯168
|
|
2014年
|
浙甜糯615、京科糯2000、美玉糯16號、渝糯930
|
自2012年起,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在相關試驗站開展了糯玉米新品種(組合)的聯合鑒定試驗。采用間比法排列不設重復,小區面積20平方米,種植密度按當地省區試的密度,以渝糯7號為對照。2012年,8個試驗站的21個品種參加了聯合鑒定;2013年,12個試驗站的25個品種參加了聯合鑒定;2014年,9個試驗站的20個品種參加了聯合鑒定;2015年,10個試驗站的26個品種參加了聯合鑒定。
綜合近幾年的新品種篩選、耐密性試驗和聯合鑒定結果,初步推薦適合西南及南方區種植的糯玉米品種有:渝糯930、美玉糯16號、浙甜糯615、京科糯2000。
(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問題
1、育種單位區域分布廣泛,部分品種在各個點表現差異較大,個別品種適應性不好,導致統一匯總時難度增大,至今未發現具有明顯優勢的品種。
2、個別參試單位的調查數據未按照統一要求的性狀表格記載,導致匯總統計的數據不夠全面。
3、提供品種和承擔試驗的單位主要是體系內的科研單位,無體系外單位參加,造成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體現全國的整體情況。
建議
1、建議體系按照不同區域設置15-20個固定的糯玉米聯合測試點,以保證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連續性。
2、充分吸收體系外育種單位選育的甜糯玉米新品種參加聯合鑒定。
3、年度測試結果通過一定渠道及時向社會公開,為農民、種植戶選擇品種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