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典君:據統計,2014年申請綠色通道的企業共有31家,其中申請水稻品種的企業有13家;2015年申請的企業有48家,其中申請玉米品種的企業有31家。曾經有業內人表示,政策2014年5月底才確定,試驗方案設計、試驗用種等尚在準備中,2014年開展自行試驗的種企數量有限,種企更多會選擇在2015年進行申請。
先來聽聽申請公司之一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親身體驗。
1、您認為自行試驗是否會帶來額外成本?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好品種是通過多點產比試驗鑒定出來的,產比試驗結果是判定新品種優劣的直接依據。在商業化育種中,新雜交組合的多點測試非常重要,是商業化育種流程的重要環節。目前一些科研實力較強的種子企業已經建設有非常完善的、覆蓋不同生態區的測試網絡,每年會在測試方面投入很多資金和人員。自行建設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必定會為公司帶來額外成本,但是公司可以將現有的測試網絡與綠色通道測試網點結合,提高現有測試平臺規模,準確客觀的評價品種的優劣,所以公司實際投入的額外費用會較少,國內一些大型種子企業完全有能力開展品種審定綠色通道。
2、是否縮短了審定時間、捷徑體現在哪里?
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只是一個品種表現鑒定平臺,不是捷徑,如果品種不行,什么通道都不會變成捷徑。自行進行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不會縮短審定時間,由于現階段的品種綠色通道審定同樣是按照國家規定流程進行,要完成若干年份的區域試驗,在試驗數據達到國家植物新品種審定要求后才可以報審國家相關部門登記備案。
中國目前的玉米品種審定制度與美國不同:在中國,一個玉米品種要參加國家或省級的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完成4-5年的試驗流程,在產量、抗病性、抗倒性、品質、DUS等方面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后才能通過審定,審定后公司才能進行銷售。該流程由國家政府機構監管,通過審定后若該品種特征特性上出現缺陷,則公司一般不承擔直接法律責任。在美國,玉米品種實行登記備案模式,公司可自行進行區域試驗,通過2-3年試驗在產量及其他農藝性狀上符合標準,則準備該品種的相關材料上報農業部進行登記備案,種子公司就可以銷售該品種,公司對該品種承擔一切法律責任。
中國目前的玉米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也在模仿美國的模式,2014年新出臺的作物新品種審定辦法中已經明確了可以開展審定綠色通道的企業的資質,但是現階段還在沒有品種通過審定綠色通道得到國家認定。在今后幾年內,隨著國內一些企業開展自建品種審定綠色通道,這樣一個新的審定平臺的價值也會被清晰的認識。
3、秋樂是否著手安排參與國家品種審定綠色通道?
這兩年國內種子企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玉米品種多點聯合測試評價玉米品種的優劣,一些大型種子企業也在著手開始規劃各自的品種審定綠色通道。
秋樂種業目前的測試網絡已經非常健全,覆蓋了國內主要玉米主產區,同時公司也與其他企業和科研單位在品種測試方面開展合作。在2012年秋樂種業與德農、屯玉、墾豐、金博士、東亞、大民、富爾、等八家國內有實力的種子企業響應國家號召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建立國內規模最大的8+1科企合作玉米新品種聯合測試網絡,主要覆蓋黃淮海夏玉米區、北方春玉米區、北方中熟春玉米區、北方中早熟春玉米區、東華北早熟春玉米區、北方極早熟春玉米區等5大玉米生態區,共計380個測試網點,其中秋樂種業承擔23個測試點的具體工作,同時共享整個8+1科企合作聯合測試的測試網絡資源。
公司最新選育的玉米新品種秋樂218在2012年參加8+1科企合作聯合測試黃淮海夏玉米組區試,順利通過2012年第一年區域試驗和2013年第二年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該品種田間表現突出,比對照增產顯著,2014年晉級國家玉米品種區域試驗黃淮海夏播區生產試驗,有望2015年通過國家審定。
同時,公司根據國家新品種審定辦法及開通玉米“綠色通道”的精神,在原公司測試網絡的基礎上,2014年新建覆蓋黃淮海、東華北、西北、西南等四個玉米生態區域的測試點156個,公司將在全國四個主要玉米生態區同時啟動“綠色通道”玉米測試。
4、您對品種審定綠色通道有何建議?
1、農業部門加強監管,盡快制定與企業自行開展品種審定綠色通道相關的法規政策,對企業自行承擔的測試網絡有一套完整的監督、監管體系,可以由政府相關機構制定評分標準,每年對企業的測試網點進行評價,每年淘汰不合格的測試點,同時,對個別不誠信弄虛作假企業出臺處罰措施。
2、建議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組成的專家團隊,每年到企業自建的測試點進行1-2次田間考察、工作指導,開展1-2次企業承試人員培訓。
3、種子市場相應的加強監管,嚴格查處對通過綠色通道認定的玉米新品種進行套牌現象。
種業人,您對品種審定綠色通道的看法是怎樣的?
開辟綠色通道的初衷是為了加快審定速度,增加區試渠道,完善審定制度,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巡視員吳曉玲指出,目前綠色通道運行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參試品種條件不符,比如部分品種非申請企業自有品種;證明材料不全,比如沒有提供與抗性鑒定、品質檢測、DNA指紋檢測、轉基因檢測、DUS測試單位的協議(合同)等證明;擴區生產試驗不規范,比如每省試驗點數量少于5個;試驗布局不規范,比如試驗點布局少于試驗指南要求的省份。
因此,吳曉玲強調要確定專人負責綠色通道品種試驗工作,加強與各試驗承擔單位的聯系,生產關鍵期加強試驗考察工作,對試驗人員進行培訓。要確保試驗數據真實可靠,要健全制度,保證品種試驗結果、相關材料真實性。如果有弄虛作假者,將取消終身自行開展品種試驗資格。
同時,吳曉玲指出品種管理如何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新常態?除了完善品種審定標準、調整審定指標體系等外,還將逐步拓寬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國審將逐步擴大范圍,并鼓勵積極性高的省開通省審品種綠色通道。
目前,廣西區、浙江省均出臺了省審品種“綠色通道”制度,廣西區的制度與國審綠色通道更為接近,浙江省旨在給予種企審定時的優先措施。
再聽聽業界人對綠色通道的其他看法
北京登海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楠:山東登海擁有全國較全備的測試網點。申請綠色通道有著較為便利的條件。
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總裁楊雅生:試驗的各個環節要求較高,土地、種、水、肥、藥、人工的投入不低,1個試驗點1年的花費在3000-5000元之間。試驗數據如何保證客觀公正、所試品種均表現優良如何取舍等等,綠色通道實施的體系尚需要完善。
湖北省種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國保:國家和省級區試有財政經費補貼,綠色通道完全由企業承擔,成本自然高很多。不過,企業之所以會開展綠色通道,一是更直接客觀,二是不受名額限制,三是有些熟期栽培技術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建議支持輕簡栽培穩產的品種通過綠色通道審定。
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鋼:測試點除了公司自有基地外,還有各地農科所的配合;企業要對數據真實性負責;新事物剛剛開始,做完才夠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