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我省種業改革深入推進的關鍵之年,也是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馬鈴薯高級別種薯推廣迅速、基地打假維權取得實效的一年,在省農牧廳黨組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重點工作系統推進,很多措施富有特色,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一)種業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成效明顯。制定并以省政府文件出臺了種業體制改革和種業發展規劃兩個文件,提出了具有創新性和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成為全國第二個以省政府文件出臺種業體制改革方案的省份。全省已停止了科研院校申辦種子企業審批,科企脫鉤順利推進。組織實施了16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申報了8個育種創新項目。配合農業部開展了5次專題調研,推動了制種大縣獎補政策的啟動實施。
(二)國家制種基地建設進展加快,項目審批進入倒計時。組織和協助相關單位完成了國家玉米制種基地項目申報工作,并配合省發改委向國家發改委積極匯報爭取,國家發改委已完成了農業部、財政部等4部委的意見征求及專家評估,審批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在河西三市新建玉米制種“四化”示范基地21.19萬畝。啟動南繁科研和鑒定基地項目建設,成立了南繁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小組,完成了項目用地選址、租賃合同簽訂和項目初步設計等工作。
(三)馬鈴薯高級別脫毒種薯推廣較快,增產作用顯著。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組織開展了6萬畝原種生產合同執行、推廣對接和基地準入等4項專項檢查。對全省38家種薯企業開展了質量抽查,召開了種薯質量監管會議,全年共落實脫毒種薯種植面積1062萬畝,一級種薯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主產區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獲得收入達到1700元,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四)種子市場監管進一步強化,基地生產秩序明顯好轉。開展了打擊侵權和制售假劣、市場檢查等專項行動,調查處理種子糾紛案件93起,挽回經濟損失3200多萬元。特別是基地監管重拳打假取得明顯成效,玉米制種基地違法企業和違規生產面積分別較上年減少59%和40%。省級檢測中心取得了轉基因成分檢測資質。開發推廣了“中國種子質量追溯管理平臺”,建立了種子質量追溯體系。全年共完成各類種子樣品檢測1872份。審定和認定農作物新品種204個,退出品種77個,落實國家和省品種試驗點369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