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袁黎 通訊員程勇 陳群安 樊斯坦)買下我省襄陽農科院的水稻種植銷售權后,延遲付款9天,四川隆平高科公司因此被告上法庭索賠違約金。昨日,省高院發布2013知識產權十大案例時透露,“隆平高科”在漢遭遇的這場官司最終勝訴。
2010年3月,襄陽農科院新研發出雜交水稻品種“廣兩優35”后,將生產經營權以78萬元賣給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命名的四川隆平高科公司,因涉及知識產權中的植物新品種權,意味著這是一種獨占許可買賣,即賣給“隆平高科”后不得再賣與他人。雙方約定,簽約后2周內付10萬元,水稻品種經湖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告后一個月內,隆平公司付清余款。當年5月9日,“隆平高科”在互聯網上看到公告后將全部款項打給襄陽農科院,2天后這筆錢卻被退了回來,農科院要求解約,理由是“隆平高科”付款延遲了9天。但隆平公司拒絕解約,并在各地種植這種新型水稻約5900余畝。
農科院遂將“隆平高科”告到武漢市中院,要求解約并索賠20萬元違約金。官司期間,他們將該品種的種植經營權賣給中國種子集團。
去年6月,武漢市中院一審認為,農科院自己未及時將通過審定的公告告知“隆平高科”才導致付款延遲,且即便遲付9天款項并不影響合同的實際履行,判決農科院敗訴。農科院不服上訴,去年11月,省高院終審維持原判。
省高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劉建新昨日告訴記者,近年來,類似“植物新品種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新型知識產權糾紛越來越多訴諸法院,去年我省法院共審理知識產權案5900余件,較上一年增加近四成。除武漢、宜昌等,我省還將在襄陽、黃石等多地市新設知識產權審判庭。
作者:袁黎 程勇 陳群安 樊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