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特點
大蒜是需肥較多而且較耐肥的蔬菜之一,通常每生產1000公斤大蒜需氮4。5—5公斤,磷1。1—1。3公斤,鉀4。1—4。7公斤,其比例為3:1:3。大蒜對養分的吸收隨植株生長量的增長而增長。但是大蒜的根毛少且細弱,吸肥能力較差,對肥水反應比較敏感。從播種到初生葉伸出地面為大蒜的發芽期,這一時期生長量小,生長期短,耗費的養分也少,所需的各種養分由種蒜供給。此期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從初生葉展開到鱗芽及花芽開端分化為幼苗期,隨著幼苗的生長,種瓣中貯藏的養分逐步耗盡,蒜母開端干縮,俗稱“退母”。此期大蒜的生長完全靠泥土營養供給,吸肥量顯然增長,如果泥土養分不足,植株易涌現營養青黃不接而浮現葉片干尖。此時應施用速效肥料以保證幼苗的生長和培養壯苗。幼苗期停滯后,進入了鱗芽、花芽分化期。這一時期是大蒜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根系生長加強,加速了對泥土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花芽分化停滯到蒜薹采收是大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蒜薹迅速伸長的同時,鱗莖也逐步形成和膨大,生長量大,需肥需水量也最多,此時根系生長和吸肥能力達到頂峰,是大蒜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蒜薹收獲后,是鱗莖膨大盛期,此時根系開端蒼老,吸肥量不大,鱗莖膨大所需要的養分,大多數來自于自身營養的再分配。
大蒜除了吸收氮、磷、鉀以外,對鈣、鎂、硫的需求也相對較大,尤其是硫,硫對提高大蒜品格有重要作用,恰當運用硫肥可使蒜頭和蒜薹增大增重,并可減少畸形蒜薹和裂球。
施肥技巧
依據大蒜需肥、吸肥特點,在大蒜施肥上,應堅持以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粗肥細施,化肥巧施的施肥原則,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大蒜在生長發育進程中對營養元素的需要。
基肥。因為大蒜根系淺,根毛少,吸肥能力差,因此,對基肥的品質懇求較高,通常以腐熟的有機肥為好,每畝施用5000—6000公斤,復合肥50—100公斤。通常在基肥中配施一些鈣、鎂、硫肥。
追肥。大蒜屬耐肥作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通常進行4次追肥,分別為:
催苗肥:通常于出苗后15天左右進行,每畝能夠施高氮復合肥5—8公斤,肥力較高、底肥較足的田塊,能夠不施催苗肥。
返青肥:通常在春季氣溫回升,大蒜的心葉和根系開端生長時施用,即在春分左右施用,畝用量以高氮復合肥8—10公斤為宜。
抽薹肥。通常應在鱗芽和花芽分化完成、蒜薹露纓時進行。此時進入生長茂盛期,是氮肥最大效率期,所以催薹肥是一次關鍵性的追肥,每畝重施復合肥25—30公斤。
催頭肥。通常于抽薹肥施后25—30天進行,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磷鉀肥,以每畝施用高氮復合肥15—20公斤為宜,以滿足蒜薹采收和蒜頭膨大時對養分的需要。
追肥方法
通常采取條施、隨水施或埋施。追施有機肥時,常順行開溝,進行條施;化肥通常采取開溝撒施,施后覆土。苗期追肥后,應留意中耕除草,維持泥土蓬松和墑情,減少養分的喪失,加快根系對養分的吸收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