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云南省雜交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日在昆明召開的雜交粳稻產業發展論壇上獲悉,云南農業大學稻作所自主選育的滇型雜交粳稻“滇雜31”在貴州省高寒山區的“冷爛銹陰瘟”低產田里平均畝增稻谷251.5公斤,增產81.2%。
“滇雜31”是云南農大稻作所選育并通過貴州省品種審定的滇型雜交粳稻良種,它的抗逆性極強,具有耐寒、耐肥、耐陰、耐旱、耐水稻穗瘟及優質、高產、高出米率等特點,先后被云南省及貴州省定為省級區域試驗的對照品種。2007年,貴州省黔南州農科所從云南農大引進“滇雜31”在貴州省試驗示范。7年試驗示范結果顯示,“滇雜31”增產幅度最小的可畝增稻谷42.9公斤,增產10.1%,而增產幅度最大的可畝增稻谷431.3公斤,增產298.5%。在貴州省農委及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相關專家對該省惠水、龍里、貴定、黔西等地的測產驗收中,“滇雜31”平均畝產稻谷561.5公斤,比對照品種平均畝增稻谷251.5公斤,增產81.2%,實現了種3畝水稻獲得5畝水稻產量(簡稱“種三產五”)的重大跨越。“滇雜31”被列為貴州省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截至目前,“滇雜31”在貴州省“少邊窮寒瘟旱”特困山區累計示范推廣6萬多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