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原因
冷害多發生在甘薯收獲前后和冬季貯藏期間。收獲不及時或收獲后當天不能入窖,如遇到-2℃以下低溫時,細胞間隙結冰,使組織受到破壞,入窖后則發生腐爛。
入窖后的冷害多發生在貯藏中期,此時正值嚴冬,氣溫常處在0℃以下,如果保溫不好,致使窖內溫度下降到9℃以下,時間長了就會影響薯塊的生命活動,進而發生冷害。甘薯受凍后頭尾發生腐爛,斷面缺少乳汁液,維管束變成褐色或黑色,煮熟后有硬心,或局部或大部分有硬塊,且有異味。由于甘薯受凍,其抗病能力較弱,易發生腐爛病。
二、防治措施
1、當氣溫穩定在15℃時即可開始收獲,在不低于10℃時收獲結束。華北地區以霜降前收獲最好,并應做到當天收獲當天入窖。
2、在貯藏中期(大約入窖后20~30天至立冬前后),窖溫應保持在11~13℃,最高不超過16℃,如低于10℃,則有受冷害的可能。當日平均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應增厚覆蓋物,并將窖口封嚴,以利保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