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分蘗能力很強,并且存在跳根(即隨著分蘗有層次地逐步上移,韭菜的生根位置也不斷上升)現象,這樣持續生長往往就會導致韭菜在定植三四年后,產量及質量將會大幅降低,必須重新定植韭菜。所以生產中為保證韭菜持續健壯生長和優質高產,在定植時要掌握四點關鍵技術。
一、合理確定韭畦間距。因為白韭菜及青韭菜在冬季的栽培方法不同,也就是白韭菜在生產時需要覆土,而青韭菜則不需要覆土,所以兩種韭菜定植時的畦間距也不同。如冬季栽培時不需要覆土的青韭菜,只要預留出小弓棚架的位置和操作的走道即可,所以韭畦間的距離宜在0.6米左右。而白韭菜,因為在冬季需要從韭畦兩側就近取土,并且取土量比較大,所以除了在兩韭畦之間預留出小弓棚架的位置外,還要留出便于取土的地方,所以韭畦間的間距要大,一般間距宜在1.2米左右。
二、 合理密植延長韭菜生長周期。韭菜在定植時若過密,雖然能及早獲得高產,但是也很容易因為韭菜分蘗過快,導致韭菜的產量及質量在定植后3年左右就迅速降低,不得不重新進行育苗定植更新,費工費力,所以在定植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生產中一般在兩米寬的韭壟定植30-40株,行距28厘米左右,既能延長韭菜更新的年限,又有利于韭菜健壯生長和優質高產。因為韭菜在定植后的第一年,分蘗最為迅速,這樣當年種植的韭菜,如果用于生產白韭菜,每壟產量也能達到2.5公斤左右,到第二年時即可達到4公斤左右,并且能維持3年。如在兩米寬的韭壟定植50株左右,雖然當年在生產白韭菜時每壟產量可達到3公斤左右,但韭菜的高產期僅能持續2年,從長遠考慮,不利于韭菜產量及效益的提高。
三、掌握好定植深度。實踐證明,韭菜定植越深,分蘗能力越弱,跳根也緩慢,定植過淺,韭菜的分蘗能力強,跳根發生較快,一年后就會導致韭菜的根系生長到地面以上,影響韭菜持續優質高產的生長周期。生產中一般韭菜最為適宜的定植深度為5-6厘米。既不影響植株的分蘗,又能避免植株跳根而導致生長周期短的現象,使韭菜更新周期達到到5年左右。
四、新定植的韭菜不留韭苔。為保證韭菜的產量,促進假莖的膨大及分蘗,栽培中要注意控制植株生殖生長,促進其營養生長,發現新長出的韭苔要及時去除,保證葉片制造的營養物質集中供應韭菜假莖的膨大,為冬季的優質高產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