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子發芽率是衡量水稻種子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農業生產中造成水稻出苗不齊、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水稻育苗生產實踐中,常常出現催不出芽,播后不出苗等現象,主要是種子質量問題。尤其是今年水稻種子更為突出表現為種子含水分高,發芽率低等現象。因此,廣大農戶應高度重視起來,搞好種子檢查,進行催芽播種,確保我縣水稻秧苗苗全、苗壯、苗齊。
一、認真檢查水稻種子發芽率
要求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種子質量標準的稻種,即純度98%以上,發芽率95%以上,發芽勢在85%以上,含水量14%以下。購種后要求馬上進行發芽試驗,水稻種子需3天調查芽勢,確定種子活力高低,判斷是否是陳種子,決定出苗是否整齊。7天調查發芽率,確定苗床播種量。
因我縣去年水稻收割后遭遇了持續降雨、降雪、低溫等影響,水稻種子含水量普遍在16-18%,水稻種子含水量普遍較高,靠自然干燥水稻種子水分很難降至國標規定的14.5%。加之遇到嚴冬,2013年12月至1月多次出現了階段性極端天氣,最低氣溫在-30℃以下,嚴重影響了水稻種子越冬保管,出現了部分水稻種子受凍害影響種子發芽率低,催不出芽等現象。
據研究在貯藏條件為能夠保證日平均-10℃以下的一般庫房貯藏的前提下,水稻種子含水量在16.51%~17.00%安全越冬保證率在80%左右;水稻種子含水量在17.00%~17.50%安全越冬保證率僅在50%左右;水稻種子含水量在17.51%以上無法安全越冬。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起來,全面檢查水稻種子,檢查發芽率,進行催芽播種。
二、水稻種子催芽技術
水稻種子催芽要求芽谷的根芽要整齊一致、幼芽粗壯,根芽比例適當(芽相當于半粒谷長,根相當于一粒谷長),顏色鮮白。催芽過程中應注意防止高溫燒芽,發芽最低溫度為10~12℃,最適溫度為30~32℃,最高為40℃。長時間超過42℃,會抑制胚芽和胚根生長,致使原生質停止活動,根和芽死亡。破胸前不補水,破胸要翻種,使種子發芽均勻。破胸后適當補水。注意通氣增氧,即可催出茁壯的好芽。
1、催芽的溫度要求。
根據種子發芽對溫度的要求,催好芽的關鍵是掌握高溫破胸、適溫催芽、低溫晾芽。
吸足水分的水稻種子用50~60℃的溫水浸種3~5分鐘,再進行種子催芽并保持30-32℃的溫度,催芽時要進行翻堆,淋水降溫,種堆攤薄,使種子在適溫下發芽,淋水溫度不宜太低。催芽達到剛露白為止。催芽后逐漸降溫到20-25℃左右,種堆保持濕潤,保持供氧。
室溫煉芽就是當芽達到標準時,就可在室溫下煉芽,增強適應秧田環境的能力,如果熱種下田,幼芽受到驟冷刺激,容易產生死芽。煉芽時間以種谷已降溫為好。這要求催芽和做秧田配合好,一般第一天上堆,第二天破胸,第三天上午煉芽,下午可落谷,如遇下雨或寒流可延長煉芽時間,待“冷尾暖頭”時搶晴播種。
2、催芽方法
水稻催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蒸氣催芽、催芽機催芽、火炕催芽、限水催芽、大堆催芽、塑料棚催芽等等。蒸氣催芽需要設備和燃料,技術關鍵較難把握,不宜普及。催芽機催芽需專用設備和動力,但適用機械插秧和種田大戶。火炕催芽適合用種少的農家使用,但應加強管理,如不及時管理,上下層種子受熱不均勻,發芽長短不齊。限水催芽方法簡單,但需要經常澆溫水,因為不翻種,發芽不整齊。大堆催芽多在聯產承包以前集體生產時應用,靠人工加溫,保溫措施較簡單,種溫提高得慢,發芽時間長,發芽長短不齊。塑料棚催芽,把大堆催芽和塑料大棚工藝相結合,靠自然加溫,種子受熱均勻,發芽整齊,而且適合廣大農村推廣使用。
3、水稻催芽時產生酒糟味的處理方法 。
催芽出現酒糟氣味多半發生在種芽破胸高峰期。因為這時種子呼吸旺盛,需要大量氧氣,如不及時翻堆散熱通氣,種堆當中極易產生高溫(40℃或更高)。高溫缺氧,種子就會進行無氧呼吸,引起酒精積累中毒,隨之產生酒糟的氣味,種芽也常常受到高溫灼燒。被高溫灼傷的種子,酶的活性被破壞,發芽慢而不齊,甚至成為啞種。已發芽的種芽出現畸形,根尖和芽尖變黃甚至枯死。嚴重時種子粘手,伴有濃重的酸味。為防止燒芽或產生酒糟氣味,在催芽過程中必須經常檢查。破胸后發現溫度超過30℃,應及時翻堆散熱。如有輕微酒糟氣味時,應立即散堆攤晾,降低種溫,并用清水洗凈,待多余水分控凈,再重新上堆升溫催芽,這樣可以挽救大部分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