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網臺訊(湖北壟上頻道記者 楊晗)
導語:這幾天,鄉親們都趁著大好的晴天,搶收中稻,今年中稻的價錢,每斤也就在一塊二毛錢左右,同樣是種稻谷,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的鄉親們種出的稻谷,一斤卻能夠賣到六塊錢,陶灣村的稻谷咋就這么值錢呢?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 村民 唐從林 我的稻谷肯定不一樣啊,人家一斤只賣一塊二,我的要賣六塊錢一斤。
解說:唐爹爹是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四組的鄉親,今年69歲,種了6畝地的水稻,收了2800斤稻谷。按照每斤六塊錢計算,唐爹爹今年可以收入17000塊錢。唐爹爹的鄰居,63歲的唐從香爹爹,今年種四畝地,收入也不錯。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 村民 唐從香 我們村有四百幾十戶,是家家都搞,最少的都有三四畝田,多的七八畝,有的上十畝。
解說:說了半天,原來,陶灣村的鄉親們種的可不是普通的稻谷,這些稻谷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做種子的。生產做種子的稻谷與普通稻谷完全不一樣。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農技服務中心 主任 李永洪 這就是制種的田塊,已經收割了,這是制種的父本,這是母本,父本要高一點,母本要矮一點,父本是兩行,母本是十四行。
解說:陳場鎮農技服務中心李主任介紹說,普通水稻,禾苗長的都是一樣高,而做種子的水稻,禾苗隔行栽種,高矮不同,這樣栽種是為了方便人工授粉。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農技服務中心 主任 李永洪 因為我們這里的氣溫差異比較大,四季分明,我們這里的灌溉設施齊全,基本上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解說:陶灣村有2480畝耕地,土地肥沃,上世紀70年代末,陶灣村的鄉親們就摸索雜交水稻的制種,因為生產條件和制種技術的限制,小打小鬧搞了20多年,也沒有形成大氣候。2008年的時候,陶灣村與武漢市一家種業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種業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農戶依照公司下的訂單,負責兩個雜交水稻的制種生產。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 黨支部書記 高啟兵 我們四年至少給老百姓增收了四百萬元,對比傳統的水稻種植,一畝地相當于兩畝地的收入,像我們去年是一個平方的收入是6塊錢左右,而我們傳統種植的水稻只在兩塊多一點。
解說:水稻制種,每畝收入是種植一般水稻的兩到三倍,因為效益高,陶灣村的制種面積,也由最初的300多畝,逐漸擴大到了如今的1500畝,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水稻制種專業村。
同期:仙桃市陳場鎮陶灣村 村主任 唐海軍 今后,我們將對所有制種基地的溝、路、渠,涵閘等水利設施,都要給老百姓配套好。
編后:陶灣村的鄉親們,生產水稻種子效益可觀,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生產種子呢,我們在節目也給您說了,這個還是有條件限制的,比方說,生產種子的區域就不能再種其他水稻,這樣會影響到種子的純度。還有,生產種子講究連片種植,您要是單家獨戶,這個也不適合。在這里,我們要提醒大伙,向陶灣村的鄉親們學習,前提是因地制宜。
壟上行記者仙桃報道。













